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51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人为何选择在这一天进行“龙口夺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7-6 17:02:17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进入七月,气温开始节节攀升,窗外的蝉鸣提醒着大家盛夏的到来。七月又是极其特殊的一个月,由于新冠疫情的爆发,今年的高考推迟至七月七日至七月八日。在此,凤凰网文创频道祝各位高考考生考试顺利,金榜题名。

【节气签】

小暑

2020年7月6日 星期一

五月十六 庚子年 癸未月 庚戌日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宜:觉雨听雷,静心引凉

小暑至,所有的风中都带着一袭热浪,但却无法吹熄我们对生活的雅趣。

凤凰网文创频道节气签,在变化的每一天中,为你提供一份笃定的守候。

小暑六月节

唐 元稹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竹喧先觉雨,山暗已闻雷。

户牖深青霭,阶庭长绿苔。

鹰鹯新习学,蟋蟀莫相催。

小暑至,意味着气温开始上升。《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提到:“暑,热也。就热之中,分为大小,月初为小,月中为大,今则热气犹小也。”虽然气温开始变得炎热,但尚未达到一年中最热的时节。此时,盛夏开始,南方的梅雨季节逐渐结束,北方地区的降水开始显著增加,南方抗旱,北方防涝,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祈愿秋季有个好收成。

《说文解字》中说到:“暑,热也,从日者声。”“暑”字上面一个“日”字,下面一个“者”字。“日”字代表着太阳当头,炙热的太阳灼烤着大地;“者”通“煮”,以烧煮来表示地表的炎热,《释名·释天》对此解释为:“暑,煮也;热如煮物也。”上面日晒,下面火烧,从字面上就能体会到扑面而来的热气,无怪乎古人要用“暑”这个字来代表这段高温湿热的日子。而“小”又与“少”相近,指稍微的意思。故我们在小暑时节,能够明显感受到气温的提升与湿度的上升,连空气中的风都开始变得温热。

暑气蒸腾,但却是忙于农事,万物茁壮生长的最好时机。在此时,民间不仅开始注重田间管理,防涝防旱,也是最早收割第一轮谷物的重要时刻,大家一起感恩着春季收获的喜悦,祈愿着秋季丰收的时刻。

【礼俗】

我国古代将小暑分为三候,一候温风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鹰始鸷。《七十二候歌》 中提到:“小暑乍来浑未觉,温风时至褰帘幙;蟋蟀纔居屋璧诸,天崖又见鹰始挚。”

《大暑赋》中提到“熹润土之溽暑,扇温风而至兴”。古人认为土地里的热气一直都潜伏在土地中,在小暑时期才慢慢蒸发出来,送至风中,热气逼人。《诗经》有曰:“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中所描述的“八月”正是夏历的六月。此时,蟋蟀开始由野外逐渐移至庭院,也选择到阴凉的地方避暑乘凉;应氏曰:“杀气未肃,鸷猛之鸟始习于击,迎杀气也。”由于地面温度的上升,老鹰也开始带着幼鹰,在凉爽的高空中学习捕杀猎物的技巧。

玉鹰攫人首佩(故宫博物院 藏)

温风至、蟋蟀居宇、鹰始鸷,无不凸显出一个“热”字,彼时气温升高,阳光充足,但雷雨也常来肆虐,如农谚所说“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小暑节气前后,正好是我国农历的六月初六的“天贶节”,民间亦有在此日暴晒衣服、书籍等习俗。

晒书晒伏——小暑前后,日照时间最长,天气闷热潮湿,衣物、书籍等极易发霉损坏,因此民间多会选择这一天“晒伏”。

宋时,晒书成为了当时馆阁翰院文人们的一种“社交手段”,《铁围山丛谈》中提到“秘书省岁曝书则有会,号曰曝书会,侍从皆集,以爵为位叙。”《和阁老舍人曝书会》一诗也记述了当时晒书的盛况:“天禄图书府,芸签岁曝频。幡经穷藏室,赐会集儒绅”。晒书这一习俗,也成为了当时士大夫文化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人们品鉴诗书、分享心得的活动。

明清时期,从皇宫到民间,从南到北各地均流行在小暑前后的日子中晒物,《燕京岁时记》有记载:“京师于六月六日抖晾衣服书籍,谓可不生虫蠹”。《穆天子传》中也描述过这类场景:“天子东游,次于雀梁,曝蠹书于羽陵”。《漳州四时竹枝词》中“晒衣刘月蠹能除,酷热金乌燎太虚。此日天门开好晒,郝隆惟晒腹中书。” 这一天,百姓会不约而同相约洗澡洗发,晾晒衣物,且民间相传在此日晾晒衣物可使衣不蛀、书不蠹。

吃饺子——“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小暑期间正好赶上入伏,我国很多地区有头伏吃饺子的习俗。伏日酷热难耐,让人食欲不振,而饺子被视为有开胃解馋之功效。此外,饺子形似元宝,“伏”与“福”谐音,头伏吃饺子也有“元宝藏福”的美好寓意。

作为国民度最高的传统美食之一,饺子这一食品早在春秋时期就已出现,从古至今,饺子有“汤中牢丸”、“偃月形馄饨”、“水晶角儿”、“扁食”、“水包子”、“水煮饽饽”等诸多称谓。《酌中志》中提到:“饮椒柏酒,吃水点心,即扁食也。或暗包银钱一二于内,得之者以卜一年之吉”,说明当时古人就有往饺子里包物求好运的习俗。《济南快览》:“如遇除夕或元旦,则用面作角子,其馅或荤或素,皆随人意。荤者用各种肉类,素者用韭菜或白菜,总名曰水包子。”《清稗类钞》也有谈到古代饺子的做法:“中有馅,或谓之粉角——而蒸食煎食皆可,以水煮之而有汤叫做水饺。”当时饺子的做法已经与今无异。

食新——是指将新收割的米、麦等煮成米饭或制成面食,用于祭祀五谷大神,以保佑秋季的丰收。

在这一天,民间都要吃新米、饮新酒,也有地方将新麦磨成粉后加水加糖,用于“解烦热,止泄,实大肠”,也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的说法。由于古代粮食匮乏,因此民间多有“吃新”习俗,保佑秋季获得更好的收成。

小暑期间,其他应季可口的新食也于此时最多。《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是月时物,巷陌路口,桥门市并,皆卖大小水饭、炙肉、干脯、葛筐笋、芥辣瓜儿、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水鹅梨、金杏、小瑶李子、红菱、沙角儿、药木瓜、水木瓜、冰雪、凉水荔枝膏,皆用育布伞,当街列床凳堆垛。冰雪惟旧宋门外两家最盛,悉用银器。沙糖绿豆、水晶皂儿、黄冷团子、鸡头秧、水雪、细料情础儿、麻饮鸡皮、细索凉粉、素签、成申熟林擒、脂麻团子、江豆锅儿、羊肉小馒头、龟儿沙馅之类。”用于消暑解渴的时令之物不可谓不丰富。

【冷知识】古人为何在这一天选择“龙口夺食”

“龙口夺食”即指在庄稼收获期间内,于连雨天抢收粮食。“龙口”指降雨,古代民间认为降雨为龙王所管,所以人们把小暑时节处理降雨与农作物的关系比喻成“龙口夺食”。“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小暑期间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是万物生长时期,大部分地区的作物基本播种结束,多忙于田间管理,因此有“栽秧栽到小暑,打的不够喂老鼠”、“小暑插秧不生根,收割一亩打半升”的民间谚语。田间管理除浇水外,主要是锄耧培土,农谚说:“耧禾不拢堆,庄稼长不快”、“大暑到立秋,积粪到田头”、“拢堆如上粪”、“没有堆,刮风下雨两分开”。同时,盛夏高温是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盛发的时期,也需要适时防治病虫,做到“小暑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

同时,小暑也是全年降雨量最多的一个节气,期间的雷雨常是“倒黄梅”的信息,“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小暑雷,黄梅回;倒黄梅,十八天”,伏汛会对蔬菜和棉花、大豆等农作物造成不利影响。江苏一带也有小暑日忌西南风的说法,“小暑西南风,三车勿动”,其中“三车”指油车、轧花车及碾米的风车。如果小暑前后西南风和东南风的交汇多,会导致农作物歉收,风车、轧车、油车就都不动了。因此,小暑是对农作物收成影响较大的一个节气,古人也往往在这个时节“龙口夺食”。

随着天气逐渐炎热和湿度的增加,仿佛整个人都变得心浮气躁了起来,凤凰网文创频道联合中信出版社《节气好食》给大家送上这碗绿豆百合莲子粥,绿豆有清热、祛湿、解暑的作用,是夏天常用来消暑的食材。如果在饮粥的同时,还能享受到夏日的徐徐凉风,那遍再幸福不过。

制作材料

主料:绿豆50克、百合1朵、莲子50克、大米100克

调料:冰糖10克

制作方法

1. 绿豆、莲子清洗干净,大米清洗干净备用。

2. 把莲子、绿豆、大米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清水煮 40 分钟。

3. 煮粥的时候清洗百合,去掉两头和根,掰成小片,洗净沥干。

4. 粥煮熟后加入百合,煮 1 分钟。吃的时候可加入冰糖调味。

*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作者:高晓晨、曾诚心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