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4453|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怀念长期敬重的海默老师 (散文)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16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6-19 11:43: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浩然 于 2020-6-19 11:46 编辑

怀念长期敬重的海默老师 (散文)     李  石
六十多年来,每当我听到高远辽阔的《草原牧歌》抑或《敖包相会》时,我就绝对想起我此生此世极为敬重和关注的海默老师,并且久久浮现出他当年的形容笑貌。
那还是19562月某日,我从学校回家,刚走上北京开往南宁的火车,就看见两位30好几的男士,对坐在他们的座位上谈话。再过细一看,那身前的茶几上,还摊着几本新出版的《大众电影》。
出于个人爱好本能,就将其中一本拿到手上,一看,竟意外地察觉那封面一侧有“孙谦”的签名。大约“三岁牛犊不怕虎”吧,竟然毫无顾忌地惊问起来:“你就是写《夏天的故事》的孙谦?”
“你说呢?”对面的另一男士,在我还在疑虑时,竟直率地发过话来。
我顺着他的问话看过去,那人也穿着灰棉袄,戴着皮帽子,围着灰色围巾,比这人个子稍瘦,但两只眼睛特别有生气。我犹豫了一会,就冒昧地对他说:“他是孙谦,那你一定是海默了!”
“鬼精——!”那自认叫海默的,不禁批咄起来。
半个月以后,我回到学校,把自己当天在火车的见闻,说给两位正教我们年级的语文老师听。
杨老师是教现代文学的,30岁上下,共产党员,在大学读书时,就曾参加中国人民慰问团到朝鲜前线慰问过志愿军,他说他们团里好像有这么一位团员,后来还写了一本书,据说原是山东人吧。
“山东人有个宁折不弯的秉性。”说到这里,教古典文学的的陈老师插进话来。
陈老师五十六七岁,清瘦瘦的,据说原曾当过原山东省主席王耀武的秘书。解放以后,在淄博教过一段书,还常在《人民日报》副刊上写点文章,发些小画。
对于这两位德高望重老师的谈话,我是坚信不疑的,于是就坦率说出自己的想法:“现在作家队伍时兴带徒弟。我不知道可不可以去找找他们?”
陈老师没做声。
杨老师竟大声地开导我:“你不就有这个条件?——还到哪里去打着灯笼寻找?”
那时我仅19岁多,就曾利用课余时间读了不少中外名著,看了一些黑白电影故事片,包括海默的报告文学《突破临津江》和电影文学剧本《草原上的人们》等,而且就在这年2月某日,破天荒地在当时的《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第一篇不大的文章。在校内外老师和同龄人的鼓舞下,也就把想拜海默为老师的想法,毅然而决然地付诸了行动。
当时,我正兼任着学校《校园通讯》的副主编,于是也就利用大多课余时光,寻找资料,搜集素材,准备试着写个电影剧本。
大约无巧不成书,就在这个时候,一位老家参加湖南和平起义的“湘南民联”某负责人,给我讲述了他们起义的一些经过。我想起了当天偶然遇见孙谦和海默的事,再加上杨老师的指点,就设计出了电影文学剧本《瑶山的火焰》的故事梗概,其后,还罗列出了整个剧本写作提纲。
眼看时机已快成熟,在195636日,就给海默老师写起信来。信上除了几句客套话,就直截了当说出自己的想法。
信写成以后,有两个突出问题我是有顾虑的:一是自己当天并没问清海默老师的通讯地址,二是他会不会向我就读学校领导告我动摇专业思想的状?
如何办?第一难题,我将信发到《大众电影》编辑部,请编辑部代转;第二难题,下大决心:不怕!
两天后,我将信发出去了!
在我还心存疑虑和惶恐的一周以后的某天,一个落款“北京”的大信封被学校传达送到我的课桌上。
我看到它,只觉心里“突突”直跳,待到打开信封抽出信笺粗略过目后,才被他的格外的亲近和超常大度所鼓舞。
那信笺上方印有“北京第四创作所”字样,下面是两页直行,字迹清新飘洒,连标点符号都明白晓畅。后面几小段是这样写的(此信我一直认真保存着)——
“你通过《大众电影》转来的信,我已经收读。谢谢你对我的了解和信任。
“你在学好专业的前提下涉足文学,并且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比如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了文章,近段又学习创作电影文学剧本《瑶山的火焰》,这都是好事,相信你会取得成功。
“…………
“至于说要老师带你做徒弟,我很高兴。以后有什么要求,我一定尽力而为。
“祝你进步!  海默1956年3月21日于北京”
在海默老师的鼓舞下,我除了做好功课,做好学校分配给我的工作,就顶着酷暑冒着严寒,写下了全书稿的168章中的120多章。
到得1957年的6月上旬,全国大规模的反右派斗争就暴风骤雨般的铺天盖地而来!
当年我就读的专业学校是省里直接管辖的,不消说,学校当局就死死地抠住我在《中国青年报》上发表的文章里,有“反官僚主义”的话,还说写《瑶山的火焰》电影剧本是为国民党残余势力翻案,(注:当年的“湘南民联”实属和平起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广州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已下达文件)除横蛮收缴我写的那份书稿和所有原始资料,还将我“双开”回家,交生产队劳动改造。
记得在那些日子对我多次的批斗中,有人言之凿凿警告我说:“你投靠的海默倒了!也和你一样遗臭万年了!”
我听后,不禁暗自发笑:“我还能遗臭万年?!”
我家贫农,当了农民了,天地反而更加广阔。海默编的电影,如《母亲》《建设进行曲》《深山里的野菊花》《洞箫横吹》等,我反复地观看;他当年写的几支歌,尤其是《草原牧歌》《建设进行曲》《敖包相会》和《河边对唱》,我常常哼唱不误。
196234日,我到了北京海运仓南小街的《中国青年报》社,被读者部一位姓尤的女同志接见。当我问及海默老师的近况时,她诚恳地告诉我:最好不要去找他!
走出报社后,我孤身只影爬到崇文门的最高层(当时还没专人管理),在茫茫的风沙中,我向着四围几次高声大喊:“海默老师——,你在哪里——?”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当教员了。我一有空,就边弹边唱《草原牧歌》《建设进行曲》和《敖包相会》。
退休以后,我住到了长沙。这又是一个更加广阔的天地,每与朋友们谈起海默老师来,都甚为敬重。
早些天,我通过《中国作家网》,发现北京天坛纪念馆有海默老师的专门网页。一时悲喜交集,除了向久违的老师遗像三大鞠躬,就写下了这篇短文。
长期与中国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满身正气满腔热情的张海默老师,你走好吧。我们伟大的共和国,如今正像你早年歌词里所写的一样:“快快走上繁荣幸福的道路”!(2020-6-18-长沙)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20-6-19 22:06:23 | 只看该作者
海默
       原名张泽藩、张一凡,笔名海默,当代电影剧作家、小说家。海默勤奋创作,不计个人名利。建国后他几乎走遍了整个中国,丰富了创作素材。他写得快,写得多,写得及时,人们称他为"多产和快产的作家"。
      
        海默(Hai Mo) 1923年5月生于山东黄县(今龙口市)江格庄一个贫民家庭。11岁丧母,随父去北京,先后在五斗斋小学、北师大附属平民小学、北京育英中学等校学习,接受过抗日的爱国思想教育。

1935年"一二·九"运动爆发,海默和同学一起上街游行示威,用石块还击镇压学生的保安队,积极参加学生运动。

1941年到晋察冀解放区参加抗日斗争。同年6月在华北联大学习。

1942年毕业于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

1944年入延安鲁艺学习。曾任冀中区军火线剧团演员,并担任过教导二旅政治宣传科干事。不久随部队去延安,转为鲁艺文工团团员。此间,他和洛丁合作发表处女作--《粮食》(剧本),开始了他的创作生涯。后任冀察热辽联合大学教员、天津市文工团创作部主任。

1945年10月,海默调冀察热辽文工团创作室。

在解放战争期间参加了武装斗争。他白天行军,夜晚挑灯写作,时常写到深夜。他和安波创作的歌剧《兵》受到部队嘉奖,立了甲等功。他自己创作了歌剧《十五的月亮》。同时又参加了《白毛女》、《粮食》、《王三保翻身》、《欢迎八路军》等歌剧、话剧的演出。

1950年后任中南文工团工作任创作部主任,文化部电影局电影剧本创作所编剧。

1951年到抗美援朝战场慰问,负伤后回国。

195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6年调北京电影制片厂任编剧,

1967年,海默被打成"黑帮分子"、"黑编剧"。他凛然抗争,他曾拿着一本30年代出版的刊载着江青照片的画报说:"让这个人夺了党的权,会把我们党带到哪里去?反正我铁了心,就是打死我,我也不会给他们低头。"

1968年6月14日,海默被"四人帮残害致死,时年45岁。

1978年北影制片厂为他彻底平反昭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16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7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20-7-15 17:19:39 | 只看该作者
谢谢《微言网》编辑部为我的文章引刊这些可贵的资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