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屋不扫,何以扫“四风”?
明眼人一看便知,本标题是化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而来。据查,典故最初见于《后汉书》,说的是东汉十五岁少年陈蕃,“尝闲处一室,而庭宇芜秽。父友同郡薛勤来候之,谓蕃曰: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蕃曰: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室乎?勤知其有清世志,甚奇之。至清时,有学人刘蓉者在《习惯说》中借题发挥,附会并改说成“一室之不扫,何以天下家国为?”,世人遂习用“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至今,其说事论理之意,不言自明。
此番复提是说,缘由现代现实版的“不扫一屋”与扫“四风”不无关系。君不见自上而下的大府大院大机关的内部,机构编制中有足额的勤杂人员,负责守卫、收发、接待、绿化、保洁、厨膳和司机等事役,此乃公务必须,社会舆论似乎并无异议。而级别在区县以下的各类“委局科办”,无非是分工负责的行政办事机构,“麻雀虽小”,“肝胆”不可能也无必要齐全。理由很简单:不能因人设岗,也不能超编用工,因为政策有规定,百姓养不起。然而,有些单位偏不信这个“邪”,定要编外弄些个清洁工供自己使唤即是一例。
笔者尽管无缘体制内,但又不甘于是非外。有确凿证据,某县国土资源局、行政学院(县党校)等单位,竟长期以来尽享外包工清洁卫生服务,从办公会议室、过道楼梯处、男女卫生间到桌椅茶具,每天均有人伺候得干干净净。据说一二人清扫一个单位,每天不过一二小时的工作量,有的甚至包下几个单位的打扫。有人问到这些清洁工,他们回说对工作和报酬十分满意,视为好运,唯恐失去这份美差。
有道是,七品以下不算官,更何况我们听惯了领袖们号召做“百姓公仆、人民勤务员”的教导和自律。我们不相信,“芝麻官”以下的公仆们真的忙得吃喝拉撒都分秒必争、非得要别人为你冲马桶洗茶杯扫地面?打扫自己的办公室不过是份内之事工作细节举手之劳,该要下多大的决心不屑“扫一屋”而“志”在“扫天下”?请人扫屋终究要付酬,钱从何来?如果合法合规,为何不给编制?既然如此,那些吃空饷的冗员搞点“义务”劳动又何妨?
动真格的扫“四风”活动为党政机关带来了新气象,为社会描述了新愿景。不过,令人猜不透的是,那些请人扫屋的人不愿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却有时为迎接什么检查,也曾带领属下在镜头下踊跃扫大街,还真有些当年陈蕃“扫除天下”的气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