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5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散文.伐薪秋风岭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16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11-19 16:24: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郑海泉这篇散文写得很有情感,请大家认真读读,顺便领略一下家乡的巨变。

    散文.伐薪秋风岭      郑海泉(3)

  伐薪就是砍柴,或者说是砍樵。写下这个题目的时候,我心里就好一阵纠结,都什么年代了,还伐薪?谁会理会你这连篇鬼话?可是,这次重走秋风岭,让我对伐薪这个词语愈发深刻;对砍柴这段记忆愈发清晰;对逝去的那段遥远的少年岁月亦愈发难忘。所以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伐薪”两字。与其它文人驴友们写下的许多赞颂美文显得愈发地另类和格格不入。  

  去秋风岭采风,这个计划在唐晓东主任的蛊惑下,已经发酵很久了。晓东主任的神吹海侃,把秋风岭描绘成了“多姿多彩的人间仙境”,早已把这些文人作家们吊足了胃口,弄得魂牵梦绕,神魂颠倒了。

2015年11月1日的这个星期天,企图终于得逞,计划终于实施,队伍终于成行。市县作家协会的领导和作家们,县摄影家协会的摄影家们在晓东主任的率领下轻车熟路地从四面八方向秋风岭集结。而我却也莫名受邀,冒充作家混迹在这个纯文人的队伍里,心中难免忐忑。
  小车在秋风岭下的井门口村村委会门前泊下,村委大楼高大气派,门前的广场已被水泥硬化,村支书和村主任和大家热情地握手,欢迎大家的到来。山民们瞪着好奇的眼睛,倚门相望。光屁股小孩奔前窜后,兴奋异常。连狗吠声都显得有些无奈和怯懦,井门口村突然间喧嚣热闹起来了。
井门口村距县城约20余公里,地处越城岭山脉的中段。是一个县级贫困村。为了帮助农民朋友尽快脱贫致富,县委谢书记亲自在此蹲点,并委派县委办唐晓东主任担任该村党支部第一书法,具体实施精准脱贫计划。难怪晓东主任忙前忙后,以东道主自居。组织此行的目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游山玩水,而是要用作家的浓墨,用相机的影像,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这个世外桃源,作为生态旅游资源推介出去,以期吸引世人的目光,推动山村经济的发展。可见游玩之余,还担着沉甸甸的责任。
  这次釆风活动的主要内容就是晓东主任介绍的“揽古,赏竹,观梯田”。这七个字很富有诗意和诱惑,可是要把古井,古木,古道,古石,古藤等作为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开发出来,推介出去,把数千亩似海的楠竹变成山民自己的银行,让层层梯田流金淌银,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这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它需要晓东主任这个第一支书和村里的干部群众抛洒辛勤的汗水和付出艰苦的劳动,甚至是毕业的精力和心血,想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些忘我劳动的建议者们的奉献精神肃然起敬。
  按照采风的路线安排,我们首先在村主任的带领下参观了村后的古井,这口古井是珍珠般撒落在全村30多口古井中的一颗。它位于陡峭的秋风岭脚下的巨岩之下,脚盆大小的井口,一股清泉从不知隐藏着多少秘密的地层深处汩汩流出,哪怕是久旱不雨的枯水季节,也依然清澈甘洌,依然汹涌澎湃,从不停歇,从不断流。它们流经两个人工砌成的水泥池子向村前的田野流去,为村民们饮水和洗衣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服务。井口的周围,古木参天,古藤缠绕,盘根错节,遮天蔽日。它们把根须从狭窄的石缝中伸进,吸取土层中有限的养分,把自己养育得高大壮实,枝繁叶茂,就像一位大力士伸出有力的双臂抱住那方企图撼动的大石头。一条石扳铺成的古道犹如巨蠎从山顶蜿蜒而下,越过古井的上方,穿村而过,伸向远方,听说这是一条连接古零陵与新宁县的官道,曾经有多少旅人从此经过,也曾经有多少商贾马帮在此歇脚,吸允井中乳汁般的甘泉,解乏止渴。
  井门口村就是因此井而得名。
  青石板的古道因村村通公路的畅通,早已废弃不用,少有人走了,因而上面长满了斑驳的青苔。似乎在书写着年代的久远和岁月的沧桑。然而古道下面的古井,却不改初衷,一如既往,永远不知疲倦地奔涌着那股清泉,续写着继往开来的辉煌。
  恍惚之中,我似乎记得,五十多年前,还是少年的我在秋风岭伐薪时,瘦弱的身子挑着一担比自己体重还重出许多的柴火,就是从这条铺着石板的古道上蹒跚下山,又累又乏的我曾在井旁歇肩,掬泉渴饮,想起这些情景。于是,我情不自禁地俯下身来,深情地捧起一口井水喝进嘴里,顿觉得通身清爽,满齿甘洌。不禁感叹:当年的豪饮是为解渴,今天的细品只为纪念,意义已似云泥了。
   接着,村主任带领我们攀越秋风岭。
   抬头仰望秋风岭,但见远峰云腾,近壑雾绕,甚是险峻,心中不免畏惧。但是看到市作协的老作家们虽已年过古稀,却还精神矍铄,雄心勃发,相形之下,自觉惭愧,于是也鼓足勇气向岭中攀爬而上。
   多日的连绵秋雨,淋湿了山川,淋湿了路径,也淋湿了人们心头的向往。爱美的靓女们害怕雨水淋湿妖娆的花裙,竟然望而生畏,龟缩在家中,止步不前了。害得一些帅哥们心中好不惆怅。可是,大多数人还是信守承诺,“风雨无阻,不见不散”地聚扰来了,聚扰在巍峩的秋风岭下。真是天随人愿,老天止住了哭泣,睁开昏睡的老眼一一天气放晴了。太阳从云缝中顽强地挤了出来,把温暖的光芒撒在秋风岭上。让雨后的秋风岭愈发洁净苍翠。常青木依然青葱,高挺的枫叶已被秋霜染成血红,就像一簇簇火炬在熊熊燃烧。它们夹杂在翠绿之间,把山峰点缀得愈发斑斓和沧桑。云雾在山腰缭绕,清泉在涧中流淌,鸟儿在林中鸣唱,……整个秋风岭俨然就是一幅浓墨重彩,绚丽多姿的水墨丹青。
  走过了一段水泥浇铸的盘山乡村公路,村主任带我们拐进了一条陡峭的山路,这是一条通往黄家岭六组的捷径,虽然近了一些,但却更加崎岖难行,大家捉树抓藤,艰难攀援,终于登上了半山腰中的黄家岭六组,这是盘山公路村道的终点站,村道已经修到了村口,村民们因为这条路进城更方便了,因为这条路变得富裕了,村口新修的砖混结构的楼房,就是从这条路上把建筑材料用汽车拉上来的。还有更多等待改建,低矮破旧的泥砖房,所需的钢筋水泥也将从这条村道拉上来。这是一条致富之路,是一条小康之路,更是一条希望之路。这些变化是道路修通之前想也不敢想的事情,可是,今天却成了不争的事实,这,就是党恩,是民幸。是“要想富,快修路”的真实写照。白云在村中缭绕,不忍离去,因为,这个“云雾山寨”很快就会变成富庶之地了。
  在村民们好奇目光的注视下,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向着更高的山嵴爬去。野径更加陡峭,山势更加险峻,可是大家的兴致也更加高涨。路边的兰草,用淡雅的小花吸引着美女们的目光,她们惊喜地拔出几棵,爱怜地捧在手心里,说要带回家去把它养在花盆里。树上的毛栗已经成熟,掉落在路上,惹得口馋的帅哥们用脚底抹去满身的毛刺,把香甜的毛栗肉放在口里咀嚼。一棵野生柿子树在路边格外惹眼,树叶已经掉光,可是,红彤彤,黃橙橙的野柿子仍挂满枝头。村主任拽下一棵,惹得大家竞先哄抢,放进嘴里一尝,甜中带涩。作家们却说,这正是生活的味道。不愧为文人骚客,一颗野柿子竟然能够品味出诗意人生。
  进入竹林,路边密密层层地长满碗口粗的楠竹,村主任介绍说,这一根楠竹价值一、二十元,是村里主要的经济林,村里经济的发展还有赖它们的养护。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整个竹林就像一片绿色的海洋,随着山势起伏摇曳,波翻浪涌,而我们就像遨游在波涛中的一条小鱼,显得更是微不足道。竹林中,间或长着的几株古树,庞大的枝叶就像守护神一样庇荫着这片森林。铺满厚厚落叶的坡地上横七竖八地倒卧散落着许多枯枝朽木,无人捡拾。因为,秋风岭上的山里人如今也用电煮饭,用液化气烧菜了。谁还会进山斫柴?看到这些,我的心不禁飞回到五十多年前上秋风岭伐薪的情景。
  六十年代初期,我还是一个懵懂无知的十几岁少年,三年自然灾害造成的苦日子已经食不果腹,把正在长身体的我饿得枯痩如柴,发育停滞。可是,为了生活,为了把刚刚解散会堂,限量供应的生米煮成熟饭,我们得不断地去砍柴伐薪,担回家来生火做饭。伐薪,那时好像就是全部的生活目的和内容,也是每天的愿望如满足,把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远大理想浓缩成对一担具体柴薪的渴望上。山上地头的大树被砍光炼了钢铁,城边山里的茅柴荆棘都砍下做了燃料,甚至连刺蔸蔸都被挖得所剩无几,人们无视“封山育林”的禁牌,疯狂地盗砍着山上的林木柴薪,损毁着山上的绿色生态,大片山林顿时像被狗㖭过似的光秃秃地。可是,饭还得要煮熟,水还得要烧开,而柴薪是唯一的燃料来源。于是伐薪的队伍,像蝗虫一样向着更远的秋风岭开伐。虽然那是一件毁灭绿色的罪行,但也是一件十分艰苦的辛勤劳作,是一种血水与汗水凝成的苦难。是一件难以忘怀的历史记忆。
  盛夏的暑假,我和街坊的小伙伴们结伴去秋风岭砍柴。天还没亮,我们热一点冷饭吃了,带上磨得锋利的柴刀和两头削尖似牙签状的纤担向秋风岭进发了。条件好的小伙伴怀里揣着一个生红薯,那是最丰盛的中歺,而我们家里穷,什么也没得带,中午只能饿肚子。单薄瘦弱的身子裹在破衣烂衫里,就像一个小瘪三。破旧的解放鞋穿在脚上显得过于阔大,需用一根布带将它捆住才勉强跟脚,脚趾头从破了的洞口伸出来,倒也透气凉爽。
  秋风岭哟,用它那敦厚愽大的胸怀迎接着我们这群苦孩子的到来。
  四十里的路程毕竟不近,当我们用小脚丫丈量完这条崎岖坎坷的石板路,来到山里的时候,已经是半上午了,必须得抓紧时间,赶快斫柴。本想着秋风岭上的干柴成片,俯拾皆是,就像我眼前的情景一样。可是没曾想到砍柴的人太多,城里的人几乎是蜂涌而至,干柴几乎被人捡拾殆尽。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在用石灰水写着“封山育林,”标语的巨石下面,斫下一些杂木捆上。那标语似乎毫无震摄力,砍柴的人群根本就无视它的存在,因为在当时,把饭煮熟就是硬道理。谁会理会那些苍白的字眼?你就是画上利刃和老虎,也是吓不到人的。而且,井门口的社员同志们,不知是无可奈何,还是宽大为怀,任凭我们这些城里人在山上肆意妄为,大肆砍伐。看看今天,人们的生活燃料都是用电和液化气,谁还会不怕吃苦,上山砍柴?就连山里人也都用上电和燃气了。山上根本看不到“封山育林”的字眼,可是,满山遍野的绿色还是以势不可挡之势,蓬蓬勃勃地复盖了大小山头……。生柴水分多,死沉死沉地,现在我都没想明白,当时那单薄瘦小的身子骨是怎么把超出自己体重的生柴担在肩上的。可那时真的很傻,很贪心,巴不得多斫一些,多捆一些,多担一些,可是挑到半路,越来越沉,才后悔自己因贪心太捆多了,既使这样,还是舍不得扔掉一些,仍咬牙坚持,仿佛那挑着的不是廉价的柴火,而是贵重的金子……。
  走出竹林,登上山嵴,我们已经把秋风岭踩在脚下了,顿时有一种“山高我为峰”的感觉,极目远眺,只见白云在山中缭绕,黄家岭六组似乎也在烟雾缭绕中时隐时现,山腰梯田蜿蜒曲折,层层叠叠,依山而盘, 仿佛是一条条彩带在腰际飘荡,待刈的晚稻一片金黄,与已经收割了的裸露着黑褐色泥土的稻田,形成明显的波浪状曲线,那美
  我没有摄影家的目光,也没有作家们的灵感,我仿佛又看见当年的自己,担着那担沉重的生柴火,从梯田边上的田堤上走过。从铺着青石板的古道上下山。那是一担拼尽全力斫下的生柴,那是一担付出了血和汗,划烂了衣和肉换来的生柴。它极其珍贵,没有它,将饭不熟,水难开,后果极其严重。你说我能不把它担在肩上,挑回家去?再苦再累,再沉再重,也要咬牙坚持,不能放弃!此时此刻,我才真切地体会到“砍柴不富,划烂衣和裤”这句古语的真正含义。才痛切地感悟到山民们挑一担柴火到街上去卖掉,换回几毛钱的喜悦心情时,是多么的不易和可悲。
七月流火, 天气异常的炎热,汗流浃背,生柴异常的沉重。我和小伙伴们各自挑着自己的生柴火,走在蜿蜒狭窄的田埂上,趔趔趄趄,真想停下来歇息一下,可是,那梯田一边是高高的陡坡,一边是长着禾苗的水田,无处歇脚。而且那弯弯曲曲的田埂路好像遥遥无边,没有尽头。我们只好咬牙坚持,不停地换肩,可是,压肿的肩膀,无论你换到哪一边,都钻心地疼痛,都抗拒纤担的重压,都想把这负担推到对面的肩上。双肩就这样你推我拒地替換着柴担,好不容易,才艰难地走出了梯田。这时汗如雨注,浑身酸软,口干舌燥,喉咙冒烟。我们把柴担缷在山坡上歇肩,我第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找水喝,可是,离村里的古井还远着呢。怎么办?这时我看见梯田里已经封行的禾苗下那水是清澈的,丝草间有鱼虾在游动,有青蛙在跳跃,应该没有打农药,应该是安全无毒的。况且,这水应该是山上的泉水流下来的,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以后,小伙伴们顾不得许多,用手捧起田里面的水就大喝起来。只是感到十分地解渴解恨,通身舒坦,根本没有想到过它的后果。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
  一阵山风吹过,  我拿出矿泉水瓶子喝了一口,体味着当年在梯田里捧水渴饮的情景,心中突然无限地感慨。
  让我记忆犹新和无比感激的是街坊邻里的小伙伴冬生,他在梯田边渴饮过后递给我一个生红薯,他竟然带了两个红薯,居然还给了我一个,这是多么大的恩惠和多么重的情谊啊。那时已经下午了,可我们还有二十公里的路要赶,要在天黑之前赶到家里。这将是一场体能和意志的考验。可是,饿着肚子,就是喝再多的水,也是难以完成这一艰巨劳动的。这个宝贵的红薯将会为我的身体提供必需的能量,为完成担柴的任务提供了有力的保证。多少年过去了,我依然深刻地记得这个红薯,记得这份情谊。更是记住了这段苦难。有人说,苦难是一份财富。可我却认为,苦难,只有战胜了它,超越了它,才能成其为财富。才能成为值得自己一生珍惜的精神财富和骄傲。否则,它只能是一种耻辱和负担。难道不是吗?因为今天,我已经从当年那个砍柴的苦孩子华丽转身,嬗变成了一名受人尊敬的人民医生,已经走出并战胜了苦难,我上了大学,有了工作和家庭,如今已光荣退休,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乐亨天伦,我有理由有资格为这段苦难的经历立传,我己经骄傲地把它化作了自己的财富,相反,如果我今天仍然在重复着昔日的伐薪生涯,那才是真正的不屑与耻辱。往大里说,共产党人经历了白色恐怖,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苦难,经历了抗日和內战的惨烈,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才取得了夺取政权,建立新中国的胜利。这样的苦难就是财富,就是辉煌。纪实电影《苦难辉煌》就是明证。同样,秋风岭人,以及千千万万跟秋风岭人一样的中国农民不也已经战胜了苦难和正在战胜苦难,为脱贫致富奔小康,为美好的明天,在不断地制造奇迹,创造财富,铸造辉煌吗?……
下山的路似乎要快捷一些,路边砍倒了不少山苍子树,大家虽然体力消耗了不少,可兴致依然很高,纷纷拿出喝剩的空矿泉水瓶子,去釆摘乌黑发亮的山苍子,说是拿回家去炒血鸭吃,那味道想想都让人涎水直流。我问村主任说:“这么好的山苍子树为什么要把它砍了,太可惜了,”可村主任说:“砍掉是为了明年发出更多的新枝,这样会提高山苍子的产量。”我若有所悟地点点头,无意间又学到了一些植物学的知识。
  回到井门口村,已过晌午,大家虽然已经很累了,但谈兴甚浓,都在谈论见闻,抒发感想。村支书已在家里负责伙食,准备好了中歺。中歺十分丰盛,鸡鸭鱼肉,一应俱全,竹笋野菇,满口香甜。味道硬是比城里酒店好吃多了。为什么呢,因为鸡鸭是山里散养的,鱼是清水塘里草喂的,都没有喂含有激素的混合饲料,竹笋磨菇是秋风岭上釆摘的,一切都是无污染的绿色健康食品,难怪味道就是不一样。我想,这应该就是晓东主任这位第一支书和村干部们所设想和开发的“生态农家乐旅游,”的模式吧。
  酒足饭饱,醉眼微醺,大家就要离开井门口村,离开秋风岭了,我们和村里的干部群众一一握手惜别。回眸远望,秋风岭在阳光的照耀下更加巍峨厚重,我想,它赐予人们的不仅仅是廉价的柴薪,而是取之不尽的生态能源,是造福人类的无尽宝藏,人们捧着金饭碗乞讨的日子应该一去不复返了。近处,小洋楼,别墅楼霸气地耸立在秋风岭下,涧边路旁象征贫穷落后,低矮破旧的土坯房正在逐渐地隐去,它们已经被如笋的新楼挤兑得没有容身之地了,这是在向世人召示着一个真理:进步必将取代落后,富裕必将取代贫穷,古老的秋风岭正在焕发着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它要甩掉贫帽,以崭新的姿态,坚定的信念,向着富裕之门,小康之路阔步前进了。它更是在用事实雄辩地证明:县委县政府精准扶贫的宏伟计划,生态旅游的美好兰图,脱贫致富的良好愿望,在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必定会实现。
  在黄金周的节假日,在双休日的闲暇时,带着你的爱人和孩子,到秋风岭来旅游吧,你甚至可以亲身体味伐薪和野炊的乐趣。美丽的秋风岭将用它的绿色与典雅,博大与厚重,热情与清新期待世人的青睐和光顾。(11、9)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