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连载(二十七):徐生省悟
李石某村徐生,年二十六七,很少远行,虽然书读得好,但对中国传统礼节很少过问,甚至一窍不通。
一天,他外出访友,路过一个山青水秀的村庄,看那村前的石碑上刻着的文字,不觉对它注意起来。因石碑年代久远,许多字形已经有些模糊,特别是这个村的名字,究竟该是“文庙”,还是叫“义廊”?他想问个清楚明白。
这时,当面恰好走来一个和尚。他就问他,说:“和尚,这里刻的是‘文庙’还是‘义廊’?”
和尚听了,说:“待我化了‘齐’回来再告诉你。”
徐生觉得奇怪,历来只听和尚外出‘化斋’,哪有化‘齐’的?
正这在他犹豫时候,一个打柴的汉子挑着一担柴禾走过了来,他就问他,说:“哎,我问你,这里刻的是‘文庙’还是‘义廊’?”
挑柴的櫵夫说:“我们村里有个教书的‘光生’。他会认得,你去问‘光生’吧。”
他更觉得奇怪,教书的人,大家都叫他‘先生’,他怎么要我去问‘光生’呢?”
又一会,前面走来一个书生模样的老者,他觉得他一定认得这些字,于是就问他:“喂,你看看,这里刻的是‘文庙’还是‘义廊’?”
那老者看了他一眼,很有几分不满意,竟说:“是‘文庙’还是‘义廊’?我又不是‘苏东皮’。”
徐生更觉奇怪,心里想:我读了很多古书,只听宋代有个‘苏东坡’的,哪里又来了个‘苏东皮’?”
这时,前面走来一位小牧童,他就改变了态度,彬彬有礼节去问他,说:“小兄弟,我想请教于你:贵村究竟叫何雅名?”
小牧童也很客气告诉他,说:“敝村嘛,大家都叫它‘叉厢’。”
徐生经过这四问四答,终于省悟了:人,不管自己多有学问,与他人交往,应该有礼在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