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禁止业主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防火也不能“一刀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4-2 21:2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近日,深圳万家灯火小区居民反馈称,物业管理处以防范火灾隐患为由禁止电动自行车驶入小区,这种“一刀切”的举动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停放在外的车辆还出现了新的隐患。据了解,类似的情况不在少数,深圳有不少小区发文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
自南京雨花台区“2•23”火灾事故发生后,不少地方开始整治电动自行车“入楼”“进梯”等乱象,也取得了相当大的成效,这值得肯定。但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小区也存在“一刀切”的粗放管理方式。
此次深圳万家灯火小区的做法就是如此,以杜绝安全隐患为由,发文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这样的“一刀切”做法肯定不合适,不论执行主体是物业公司还是其他单位。
况且,物业本是由业主所雇佣,二者之间的主客关系已然分明。尤其是物业在做相关决定时,是否充分征求了业主意见,也是一个重要的考量因素。这是一个“合法性”的问题。
回到此事去看,这样的做法看似是为了“防范电动自行车的起火风险”“保护小区业主的安全”,却在推行过程中给不少业主带来了麻烦。有受访者就表示,“小区门口一堆电动车不仅造成交通堵塞,每次去(取车)都被里三层外三层地围着,根本拿不出来。”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电动自行车停在小区门口,充电势必是个难题。为了保障日常出行,业主可能会冒险在家中或隐蔽处违规充电,如此反而增加了安全隐患,让更多隐患变得更隐秘了。
记者在走访时也发现,一些车辆还占用了地面划定的消防通道边缘区域,还有不少车辆停放到了外围非机动车道上。显然,相关方面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的做法,不仅给小区民众的日常出行增添了许多麻烦,也正在持续增加社会层面的管理成本。
这一做法,将本属于小区内部的矛盾转移到了公共空间内,看似是在解决问题,实则是一种“避责”的惰性思维,将本属于自己的责任转移到了社会层面。
近年来,大城市电动自行车保有量大与公共空间资源紧张的矛盾越来越大。在此背景下,停车、充电位置不足问题短时间内难以解决,也就出现了“入楼”“进梯”等乱象。
但正因为如此,属地和小区才应该让服务与管理更为精细化,在保证安全和不给社会管理增加额外成本的同时,持续细化服务和管理手段,而非“一刀切”。
“堵不如疏”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过往经验表明,类似问题如果一味靠“堵”,不仅难以触及顽疾根源,更可能弄巧成拙。因此,即便是从安全风险管控角度,相关方面细化管理,加强基础服务供给,也优于“一刀切”禁入。
而这方面并非没有可供借鉴的案例。比如,报道提到的隔壁小区“发放号码牌进行管理”方式,以细化准入等,就值得借鉴。
此外,还可尝试对本小区电动车实行摸底登记,利用诸如两楼之间的区域等既有公共区域,合理规划小区电动自行车停车位等。
总之,禁止电动自行车进入小区,本意虽是为了解决消防安全问题,但这种“一刀切”的做法无疑正在带来更多问题。这就要求,各方要共同探讨科学可行的管理方式,进一步细化服务,兼顾安全与便利。如此,方可在尽量降低消防安全风险的同时也便利业主。
撰稿 / 苏士仪(媒体人)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