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5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起底近十亿规模的高考志愿填报市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5 22: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24年全国高考已经结束,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和家长即将要攻克的下一个难题。在很多人看来,不同的院校、专业,可能就会带来不同的人生。

近日,为考生提供志愿填报服务的某机构推出“2024届志愿填报”服务,其价格分别为11999元、17999元两档,在微博上引起广泛讨论。有人认为,这是在利用家长的焦虑“割韭菜”,如此高昂的价格并不值得;另一部分人认为,这笔钱购买的是信息差,家长前期投入一点,给孩子一个有前途的未来是值得的。

此外,市场上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填报高考志愿旗号的软件、网站非常多。《法治周末》记者调查发现,这些APP的免费版本也只是根据分数和院校分数线进行比对推荐,一旦需要设置院校、专业、地区等偏好就需要进行付费,费用从288元至588元不等。

志愿填报中介机构成为今年高考后人们关注的焦点。

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近十亿元

“机构老师列出我的全省排名和前一年相同次位对应的学校,再对比这些学校当年的招生计划,帮我列出了几所合适的学校。”2023年参加高考的杨策(化名)目前在黑龙江某高校就读计算机专业。这是去年一家当地机构给她提供的指导。

杨策的高考分数并不理想,在全省排名出来后,她就走进了学校门口的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交了2000元。

杨策“没有特别想读的专业,也没有特别喜欢的学校”,基于此,中介机构建议她专业优先,选择了普通高校中比较热门、有就业前景的计算机专业。

杨策的母亲杨慧(化名)告诉记者,找中介机构的主要原因是省心和专业,“我们家长只能了解到学校排名、往年录取名次和孩子的考试排名,我们自己综合处理这些信息还是挺难的”。

杨慧认为,中介机构对教育政策、学校背景、专业前景等信息了解得更透彻,能给考生选到更为稳妥的学校。

近些年,高考志愿填报机构俨然成为了考生家长心里的香饽饽。

2023年6月8日,艾媒咨询发布《2023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及就业前景大数据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数据显示,88.1%的高考生愿意选择高考志愿填报服务;2022年中国高考志愿填报市场付费规模为8.8亿元,预计2023年达9.5亿元。

《报告》指出,考生及家长对志愿填报辅导的付费意愿不断提高的背后,是高考生缺乏获取高考填报信息的渠道,“高考生获取志愿填报信息主要以学校官网及公众号、亲朋好友、学长学姐、同学交流、官方报考指南等渠道为主;相关学校、专业、城市等信息量太少,学校与专业之间的取舍成志愿填报的难题”。

首都经贸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传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大多数家长选择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主要由于机构对政策、高考信息比较了解,结合人工智能往往能够获得较为精准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有一定的专业指导优势。此外,部分家长受困于自身学历、精力的限制,无法为考生提供有效指导,转而寻求机构的帮助。”

北京康达(海口)律师事务所合伙人袁芳认为:“家长选择机构也有提高录取概率、让孩子能够进入更好的学校的期待。”

“保底不能保最优”

“能和机构签协议的考生分数一般都是过关的,基本都会签保底协议。机构只能保孩子能上学,但是学校、专业是否是孩子喜欢的,学校就业前景等他们并不重视。”刘薇(化名)是一位参加单独招生的考生的母亲,她发现中介机构只能保底不能保最优选。

刘薇在女儿张倩(化名)考试前就对几所参与单招院校的背景和就业行情进行了考察,根据分数情况完成了志愿填报。后面她得知张倩的同学找了中介机构报志愿,中介机构根据分数为张倩的同学选择了高分院校,却没有考虑未来就业情况。

“那女孩分数比我女儿高,中介机构给她出的志愿排序完全按照院校录取的分数高低排序,没有了解学校背景和未来就业前景。实际上,机构帮忙填报的第三志愿的院校可以直接分配进入系统内部工作,而第二志愿虽然学校分数高,等毕业后想要进入系统内还需要进行考试。”刘薇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告诉记者:“中介机构对考生的了解有限,可能很难做出满意的方案。部分中介机构对学校的了解一般也是通过学校官网、公众号、贴吧等途径,家长如果细心研究这些信息也能掌握。”

他建议“家长听取孩子班主任或者任教老师的意见,了解孩子的优势、潜能,中介机构的方案仅作为参考,最终要尊重孩子的选择”。

有知情人士透露,一些小型志愿填报服务机构,仅仅只是用大数据APP帮助考生排名次,然后将APP上的建议复制下来发给考生。

袁芳认为,高考报志愿是关乎学生未来发展的重要决策,简单匹配方法可能带来的风险和不利影响,包括专业不匹配、学校环境不适应、职业发展受限以及心理失衡等。

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她建议考生和家长采取要深入了解考生的兴趣和特长,广泛收集学校和专业的相关信息,咨询多元主体的意见,考虑长远的职业发展,灵活调整志愿意向,保持积极的心态,相信各专业在未来都具有独特的发展出路。

刘传稿表示:“现实中确实存在中介机构由于专业化程度、人员数量、投入成本等多方原因,导致其提供的服务难以满足考生的实际需求,这不仅是服务质量的问题,严格来说是对考生的未来不负责任,也是一个严肃的法律问题。”

高考志愿填报曾引发多起纠纷

随着这一行业的火爆,也出现了多起因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引发的纠纷案件。

此前,湖南省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就审理了一起因高考志愿填报引发的纠纷案件。

尹一三(化名)是湖南某中学学生,高考成绩出来后因分数不理想,其母亲付颜(化名)通过他人介绍了解到某教育咨询公司具有合法教育咨询资质,并且可以为学生高考志愿填报提供指导帮助。

该咨询公司告知付颜有八成希望可以让尹一三被某学校录取,经沟通双方达成口头委托协议,付颜向该咨询公司支付报考指导培训费用50000元。尹一三亦按该咨询公司提供的方案填报了高考志愿,却最终没有被该学校录取。事后,咨询公司承诺退还全部指导费用,但实际仅退还7500元,付颜、尹一三经催要剩余款项未果后,将咨询公司起诉至长沙市天心区人民法院。

天心区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原告付颜、尹一三与被告某教育咨询公司之间存在合法、有效合同的委托合同关系,双方应按约履行义务。原告支付了50000元服务费用,咨询公司未能依约让尹一三被某学校录取,经双方协商一致,咨询公司同意退还全部费用,原告要求解除双方之间的合同并返还剩余的42500元,符合法律规定,法院予以支持。据此,天心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被告某教育咨询公司退还原告付颜、尹一三42500元。目前,该判决已生效。

此案并非个例。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人民法院公布了一起高考志愿填报咨询引发的纠纷案件。母亲张星(化名)为让女儿韩芸(化名)被理想的院校录取,支付5000元进行咨询,但教育顾问公司提供的方案并不满足张星及韩芸的要求,于是韩芸便自行填报,母亲要求顾问公司全额退款……最终,海安市法院审结该案,经调解公司退还2000元。  

袁芳表示:“当前,签订保上大学协议成为一些机构与考生之间的普遍做法。但如果服务机构导致考生分数浪费或滑档,对考生的未来会产生重大影响,是对考生及家长极度不负责任的行为。考生和家长应该仔细审查书面协议内容,并明确协议中的追责条款,了解所有细节,在必要时寻求法律帮助。”她建议,“如出现上述情况,家长或学生可向机构提出解除协议,退还学费,如有约定违约责任,同时也可以要求机构承担违约责任。”

刘传稿告诉记者,中介机构与考生或家长签保上大学协议,以此收取相关的费用,从法律上来说属于委托合同。如果是因为志愿填报机构存在过失,出现浪费考生分数、报考扎堆导致滑档的情况,根据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有偿的委托合同,因受托人的过错造成委托人损失的,委托人可以请求赔偿损失。

志愿填报机构应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3月11日,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其中明确要求加强志愿填报咨询服务。

《通知》要求,各地要建设完善志愿填报辅助系统,推进志愿填报参考信息数字化,为考生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要充分运用多种宣传媒介,通过专题讲座、视频直播、在线答疑、电话咨询等方式,为考生和家长提供多渠道公共服务。要充分发挥高中阶段学校主阵地作用,加强对一线班主任、任课教师的培训,为考生提供优质的个性化咨询服务。要加强和完善考生志愿填报各环节管理,指导考生妥善保管个人信息,严防志愿被篡改,提醒考生谨防“高价志愿填报指导”诈骗陷阱。

记者发现,为做好2024年高考填报志愿工作,天津市、重庆市、甘肃省、山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区陆续开通了高考志愿填报辅助系统。

实际上,早在2022年开始教育部就开展了高考志愿填报咨询活动专项治理。明确严禁学校、教师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通过志愿填报咨询服务牟取利益。高中阶段学校、教师不得代替考生填报志愿、指定志愿学校,不得收取考生家长或招生高校的任何费用。

刘传稿表示:“我国地域广阔,考生众多,高校数量多,专业差异大,志愿报考本身存在复杂性,而且每年各大高校的招生政策会有所不同,种种原因导致国家很难就高考志愿填报提供差异化、针对性的个性服务,这给高考报志愿机构带来了旺盛的现实需求。我国一直比较重视对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监管,但也正是由于上述情况,国家对高考志愿填报机构的监管压力很大,难以面面俱到。”

刘传稿认为,目前国家监管相对宏观,相关监管措施例如高考报志愿机构的准入门槛、行政处罚细则等有待进一步细化。

袁芳建议:“建立高考报志愿机构的行业标准,以此可以规范服务、保护消费者权益。这需要政府引导和行业参与者、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可通过制定资质认证制度、明确服务和收费规范、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法律法规配套、推广标准化服务、鼓励行业自律等多个方面来建立行业标准。”

刘传稿提出:“从维护广大考生利益以及现实需求出发,建立行业标准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可以在教育主管部门主导下,通过广泛听取各界意见、集思广益,建立明确、严格的行业标准,包括准入资质、具体服务内容、禁止性事项、相关法律责任等,将高考报志愿机构的活动进一步规范化、法治化。”

《法治周末》记者 孟伟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