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部今天发布的10起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有偿代骂”网络暴力案,犯罪嫌疑人为牟取非法利益,提供所谓的“有偿代骂”服务,被警方抓获。石某在网络直播间以“传播正能量”为噱头,宣称可以帮网友解决各类感情纠纷,实则通过短信或者电话方式替人辱骂他人,打电话辱骂他人一次收费240元,通过短信方式辱骂他人的按120元收费。如果下单者有特定的辱骂内容,还可以直接将其发给石某,石某按照文本对受害人进行辱骂,结束后石某将录制视频发送到下单者手中,甚至还公然将通话录音或者发短信辱骂他人的截图在网络直播间里展示。(9月14日 央广网)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网络社交已经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然而,伴随着网络社交媒体的发展,“网络代骂”这一灰色服务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 网络代骂本质上是一种网络暴力,区别只在于它的“外包”特性。其服务人员打着“解气解忧”“提供情绪价值”等正向标签,或者直接打出“骂不赢退钱”“专业骂人”的口号,在各社交平台提供代骂服务。而代骂也并非简单的言语冲突,它利用社交网络的匿名性,通过辱骂、诽谤等方式攻击他人,并对受害者有明确的指向和主观恶意。这种恶劣行为,不仅摧毁了网络公共空间的文明基础,更对受害者造成难以估量的心理伤害。 代骂之所以屡禁不止,其首要原因还是高利润的驱使和市场的畸形需求。对于代骂者而言,提供嘴替骂人的服务几乎是零成本投资,并且能收获大量利润。面对高额佣金,许多人愿意在法律边缘铤而走险,提供代骂服务。同时,部分消费者也助长了这一恶劣行为。在压力日益增大的现代社会,许多人缺乏有效的情绪宣泄渠道。他们面对职场、生活、社交等方面的压力无处发泄,转而寻求网络这种虚拟空间的解脱。而代骂服务恰好迎合了这种需求——它为情绪失控者提供了一种成本低、风险小、直接有效的“发泄”方式。 这种低成本的“情绪转移”放大了人性中的阴暗面。消费者通过支付让他人承担发泄的道德风险,躲在屏幕后暗自满足。当然,情绪问题并不会因这样的方式得到真正解决,反而可能让网络空间变得更加敌对、混乱,助长了社会的戾气。 其次平台监管的放纵和漏洞也是助力其发展的关键原因之一。一方面许多社交平台为了追求用户流量和活跃度,往往对这些边缘化或灰色地带的行为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态度;另一方面代骂者也在通过隐晦表达、变换搜索词、更换交易方式等手段,避免平台的监管。而这一行为也间接帮助了代骂服务的滋生和繁荣。 违法成本低也是网络代骂猖獗的原因之一 。截至2024上半年,全国公安机关共侦办网络暴力案件3500余起,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800余人,行政处罚3400余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二条,对于公然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行为,将面临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目前对于提供有偿代骂服务、侮辱诽谤他人的违法犯罪行为的处罚力度还相对较轻,难以形成有效的震慑作用,使得代骂者依旧愿意铤而走险。 面对网络代骂这一顽疾,我们不能坐视不理,更不能任其泛滥。每一个网络用户都应当承担起净化网络空间的责任,希望大家共同营造一个理性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 作者:贺旭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