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于12月1日至31日举办全国人力资源市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为2025届及往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提供就业服务。(11月29日 新华社) 毕业之际,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再度成为关注焦点。不管是先前“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还是去年“高校毕业生主动选择延毕”的讨论,抑或是今天“00后还没进职场,怎么能整顿职场”的自嘲,在接二连三的讨论背后,是对自身价值的茫然和未来去路的无措。学生们发出的就业难信号,折射出的是当下就业的多维度挑战。 大学生作为就业市场的“大军”,对自己的未来有着质朴而美好的期待。他们犹如倦鸟,盼望着一处可以栖息,又充满“小确幸”的“林”子,也就是一份安稳、快乐的工作。他们盼望在那里生根发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可现实,犹如一阵无情的“风”,吹散了一些人的美好憧憬。 当下,就业环境呈现出一种“供大于求”的态势,这一状况在秋招期间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大学生满怀期待地参与面试,然而结果却碰壁而归。就像是手持自己的简历“璞玉”,到招聘会上转了一圈,然后简历“完璧归赵”,灰溜溜地走回去了。甚至有网友用一种颇为诙谐却又无奈的方式调侃道,“感觉只有特朗普在秋招中顺利上岸了”。 而且,信息爆炸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且范围极广,大学生很容易获取他人就业不顺的信息。人又有一种“想事总往坏处想”的消极思维定式,导致毕业生们“无意”地将这种境况投射于自身,这样难免会引起内心的焦虑。不少人陷入“想卷又卷不动,想躺又躺不平”的两难境地,渴望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但面对强大的竞争压力又深感力不从心;想要彻底放松、顺其自然,却又心有不甘,放不下对理想工作的追求。 此外,还有一些流量博主在渲染悲观情绪,使得大学生还未真正踏入求职战场,就先心生怯意。在这样的消极情绪影响下,他们很难迈出实际行动的步伐,只在焦虑和犹豫中徘徊,从而陷入恶性循环。 “一切视探索尝试为畏途、一切把负重前行当吃亏、一切‘躲进小楼成一统’逃避责任的思想和行为,都是要不得的,都是成不了事的,也是难以真正获得人生快乐的。”现实告诫大学生,倘若不能秉持乘胜追击、迎难而上的精神,则很容易被残酷的现实淘汰。要知道,人一旦陷入庸庸碌碌的生活状态,极易失去雄心壮志,曾经熠熠生辉的梦想,也会在平淡与懈怠中被掩埋。如此一来,只会在岁月的流逝中留下诸多遗憾。 面对复杂的就业环境,多方应共同努力,而大学生要做的是不断提升自身能力,调整就业心态,做好职业规划等,为求职做好准备。这不是不知实际的“官话”。提升能力不一定马上就能获得理想工作,但多学一点、多积累一些经验,总归能让自己多几分底气;调整心态也不是要一下子变得无比积极,只是尽量不让消极情绪占据主导,能以相对平和的心态去应对各种拒绝和挫折,不至于陷入绝望;职业规划或许在实施上有诸多变数,但有个大致方向总好过盲目乱撞。现实的就业困境的确存在,但倘若连尝试改变的脚步都迈不出,那焦虑和无奈只会成为生活常态。 故此,我们更要坚定信念,不被外界的“风”所左右,勇敢追寻自己心中真正的“确幸”之林,让就业不再成为理想与现实相互拉扯的无奈之事,而是成为通往幸福生活的坚实桥梁。 作者:魏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