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6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规范陪诊师,让“临时儿女”服务更贴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3 10:05: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加深和老人就医需求增长,陪诊服务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补充,亟须尽快走上规范化、专业化发展之路。在老龄化程度高、三甲医院集聚的上海,市场需求催生了“陪诊师”这一新行业。希望提供陪诊服务的,有子女不在身边或无子女的老年人,有“搞不定”认知症患者的家属,有需要定期复查的慢性病患者,有独自去医院检查的孕妇,还有从外地来上海就医的患者和家属等。(3月11日 北京日报客户端)

陪诊师相当于患者的“临时儿女”,具有一定的刚需。作为就医老人的“临时儿女”,其具体职责包括陪同患者挂号、导诊、缴费、取药、陪伴看病等,帮助患者解决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从而获得一定报酬。在上海等大城市,不少医院门口可以见到打着广告、明码标价几十元一小时陪诊的个体从业者;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第三方平台,可以约到代配药、陪同就医等服务。

然而,这一新型职业存在服务质量良莠不齐、收费价格混乱等问题,给“老有所医”添堵。笔者认为,陪诊师亟待规范化专业化,并纳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的《职业分类大典》,制定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让“临时儿女”为老年人提供更贴心的陪诊服务。

近年来,陪诊服务需求量不断增加,由于陪诊服务并没有服务标准,以及统一的市场定价,大都由从业者和患者协商确定服务内容和报酬。现实陪诊服务中,陪诊师服务不规范,很容易引发消费纠纷。因此,为了提升陪诊服务质量,需规范陪诊师职业。

可喜的是,针对陪诊师缺乏技能标准、标价混乱等问题,上海市打响了规范“第一枪”。今年1月上海市民政局联合市卫生健康委等部门印发《上海市老年人助医陪诊服务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给出具体试点措施,包括细化陪诊服务内容、发展专业陪诊队伍、建立服务主体名录、形成合理收费机制、探索对特殊困难老年人的保障机制、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等。《方案》将陪诊师定义为,经过一定时长的培训,运用基本健康卫生和护理知识等相关技能,陪同并协助老年患者接受医疗诊治的人员。这意味着陪诊师提高了准入门槛,把一部分滥竽充数者拒之门外,将成为提供专业化陪诊服务的一支“正规军”。

随着养老形式多元,今后无论是在养老服务机构居住的老人,还是居家养老的老人,均需要陪诊师,这一新型职业发展潜力巨大。期待尽快将陪诊师纳入《职业分类大典》,制定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并根据市场行情合理定价,通过常态化职业教育或培训,使陪诊师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在“临时儿女”优质的陪诊服务下,让更多的老年人能够更好地“老有所医”。

作者:丁家发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