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未成年人游戏充值纠纷,退费绝非“万能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5-3-19 11: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重庆市大足区一名13岁的初中男生,从今年2月以来,在1个多月时间里,将他奶奶仅有的4万多元存款挥霍一空。记者3月18日从大足区公安局智凤派出所了解到,其中,该男生将2万元存款用于游戏充值,其他部分用于网络购物。在警方的协助下,游戏官方已将其在游戏里的充值退回。(3月18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未成年人为游戏充值大量金钱的案例屡见不鲜。重庆市民朱女士的9岁儿子受广告诱惑为游戏充值28笔,共计消费2252元;2024年8月至10月,江西省鹰潭市余江区一名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小汪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其奶奶手机并冒用奶奶身份信息在某公司游戏运营平台注册游戏账号,并进行游戏充值,消费共计3万余元……这不免让人反思,未成年人游戏充值问题是否可以得到有效解决。

其实,针对未成年人在使用网络游戏服务时消费行为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早已经有了相对完善的规范。2024年,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服务消费管理要求(征求意见稿)》团体标准。作为游戏行业首个未成年人消费管理和退费规范,征求意见稿针对未成年人网游退费问题细化了标准,并根据各方过错情况,明确划分了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监护人等责任方的担责比例。该标准的推出,为未成年人及家长主张权益提供了规范路径,也为企业相应退费诉求提供了处置模板,有效地避免了更多的“游戏纠纷”。

然而,当外部的约束和措施趋于完善时,仍有未成年人在游戏中大额充值的现象,我们不得不换角度思考,将视线更多地关注于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健康之中。

不难发现,在大量的未成年人游戏充值事件中,“老年人”与“免密支付”也是频频出现的关键词。一方面,许多老年人对智能手机操作不熟悉,容易忽视支付安全设置,这导致未成年人抱有侥幸心理,轻易获取支付权限,私自利用家里老人的信息进行游戏注册与消费。另一方面,由于消费习惯,开通免密支付是许多家庭的首选,这也为未成年人提供了便捷的充值途径,在家长不知情的情况下进行大额充值。这样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家庭的经济利益,更暴露了未成年人缺乏理财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的现实问题。相关规范的不断完善,只能消除隐患的“叶”,并不能斩断问题的“根”。

关注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培养其正确的价值观、消费观和自我约束能力,或许才是有效解决此类问题的“良药”。首先,加强父母与未成年人的沟通与交流是关键。在家庭中潜移默化地树立未成年人正确的金钱观念,培养其理性消费意识,促进其心理健康的良性发展;其次,学校作为未成年人成长的第二课堂,应积极开展网络素养教育,引导孩子们科学用网,增强其对网络风险的辨识能力,在发现未成年人出现不当行为时及时制止和引导,同时,还应鼓励家长与学校建立良好的信息互通机制,共同关注和监督孩子的在线行为。

当我们不断关注社会是否能为未成年人构建一张强有力的“防护网”时,更应重视他们内心的成长与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从源头上根治问题。

作者:贾刘宇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