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男女购房这件事上,到底由谁主导?三八妇女节前夕,媒体发布了《3·8男女购房调查问卷》,全国各地近5000名网友参与了调查。在最终收回的4091份有效问卷中,男女比例约7:2,已婚人士与未婚人士比约2:1,约八成受访者年纪介于21岁至40岁之间。调查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结果。比如男性仍是购房支出的主要承担者,平均承担68.8%的购房款额,但买房依然主要由女性说了算。北上广深四个一线城市中,深圳女最“好命”,不仅自购个人房产的未婚女青年占比高达38%,居一线城市首位,且婚后承担购房贷款比例,也在四城市中最低。
根据调查结果,报道者认为“女性牢牢地掌握了购房链条中的话语权”。依我看,这个结论下得过于轻率了。我的疑问包括:4000份网上问卷结果到底能有多大的代表性?此其一。其二,有些问题的问法,我看也有问题。比如说,“买房过程中女性的意见居首位,强势程度也是男性的2.6倍”,强势程度如何计算?更何况,“话语权”能等同于“决策权”吗?今年三八节,腾讯房产中山站也做了一个两性购房调查,结果是“购房过程中76%的女性表示要和家人商量,丈夫、父母、朋友等决定占主导”。可见不同问法,结果不一样。
至于深圳的特殊情况,即五分之一的男性承担了购房全额款,其中却有一半由男女双方共同署名,其中13%甚至仅署女方名字。我觉得,也不能由此得出深圳妹子“命好”的结论。此话怎讲?
“房”事上男方承担“大头”,一定程度上有历史和传统的原因。盖男性通常是一家之主,而“户主”的概念是与房产的拥有权和支配权绑定在一起的。男方有房才有“资格”娶妻生子,这一观念背后不仅与男性的负担,或者男人的努力有关,还与中国家庭对男丁买房的支持力度有关。平心而论,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人能仅凭一己之力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置业?还不是要靠父母支持、上一辈的积蓄才能买楼供楼?从这个意义上说,单单把男方购房负担更重挑出来说,说明不了多少问题。还不如说,在购房这件事上,家庭更愿意集中资源支持男丁。不少思想守旧的父母认为女儿日后出嫁,不需要房产,更愿意支持儿子买房,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
问男女谁买房,不如问买房资金来源从何而来。计划生育实行30多年,不少只有一个女儿的家庭,父母出钱给女儿婚前在大城市买房,也很平常,这解释了目前女性置业比例攀升的现象。就算男性购房负担更重,婚姻法“解释三”明确了离婚时按出资比例来划分财产,因此男方投资受法律保护,也不算冤大头。倒是房贷之外,居家过日子,支出不仅供楼款。真要细究起来,较之房子这样的有形资产,诸如日常花销、家务劳动、子女照顾……这些没法算清也无法折合成人民币的无形支出,财产分割时,女方倒常常是冤大头。如此说来,在“房事”问题上,说男人吃亏女人占便宜,甚至“女强男弱”这样的结论,相当不靠谱。
实际上,就全国的情况而言,根据全国妇联和国家统计局进行的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结果(2010),我国只有13.2%的已婚女性在房产证上只登记了自己的名字,已婚男性是51.7%.不仅如此,零点调查2012年对北上广深房地产市场进行统计后发现,70%的女性为购买婚房做出了贡献,但只有30%的婚房登记了女性的名字。就此而论,买房女性说了算的时代,远未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