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5月11日,济南南部山区首次向大规模违建别墅群开刀。此次拆违出动了700多人,强拆17栋违建别墅,拆除行动用1天时间完成。这阵势,很“吓”人;这效率,很惊人。 拆违本来快慰人心,可网上舆情中有个声音也很“醒耳”:早干吗去了? “早干吗去了”的追问颇具针对性:梳理建违拆违时间轴,违建别墅群是于2005年10月就占地开建的;2006年该市国土资源局发现后曾立案处罚,限期拆除,“但对方仍有蒙混过关的侥幸心理”……直到昨天,全部强制拆除。 当地违建别墅动土是10多年前的事了,被有关部门发现和处罚也有10多年了,可为什么到现在才真正拆除?当年怎么就能让开发企业蒙混过关?几千平方米违建,又不是一夜之间突然长出来的,建成前就没发现?如果在别墅未建或刚建之时就喊“咔”,至于如今花这么多人力与财力去拆违? 如果有些问题在前端环节就能遏止,却非得拖成“历史遗留问题”,那有问题的,不只是问题本身,还有失位或迟钝的监管。如果当地一开始就能避免“欠账”,那如今也不必这么煞费力气地去“还账”。 这不是说拆违不对,而是说,最“经济”最有效的治理方式是防“违”于未然,违建一露头就除。在此事上,有必要追溯历年来监管不力的相关责任人,深究该别墅群顺利建成的缘由,违建背后有无保护伞等,而不能拆了就算了。本质上,此次拆迁也是为先前的监管失职“擦屁股”。 有痈未必是患,但养痈必成患。依法行政,要治“痈”,更要防止监管层面的“养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