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广东实行十五年义务教育的前夕
“我要读书”是无数学龄孩子发自心底的呼唤。“希望工程”宣传画中那双渴求知识、憧憬未来的大眼睛不知给多少人带来震撼和激励:天下父母无不望子成龙,古今为政者无不愿人才辈出。由此,教育历来是国家要务,社会大业。历史流年于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共识早已深入人心,国家责无旁贷应是教育投资主体,从现行的法律到政策,都体现了这一责任地位。但在现实中,其实难符的状况往往为国人所疑惑,甚至感到国家责任的缺失,主体地位被挤兑。
笔者常为媒体中报道的各种助学典型事例所感动,其中有“最美”的洗脚妹、高尚的拾荒者、纯朴的羊肉串大叔,甚至有坚强的残疾人。我没有少为之感动,确切地说,是一种怪怪的感动。依照常理,这些来自不幸和困顿的人应当获得同情和帮助,岂料他们回赠给社会的都是道德上美丽的心灵和经济上血汗所得的全部财富。对此,即便听到再富文采的颁奖词,总觉得感动与悲哀同在。倒是2500年前和后的两位教育明星值得尊重和纪念。前有民办大学校长孔子,自筹经费,有教无类办教育,驾着牛车开门办学,宣传文化推行学说,成为万世至圣先师;后有草民武训,毫不指望国家财政拨款,自甘行乞兴学,享誉群众办学先驱、贫民教育家、慈善家称号。另外,现代有华侨陈嘉庚,港人邵逸夫,皆为中国教育事业慷慨巨捐,甚至不惜散尽家财,实是难能可贵。哪怕是大地主刘文采,其教育意识非同一般,独资为家乡兴建学堂,不图任何回报,该学校从设计到施工,从功能齐全到安全可靠,至今可称一流,要说斯人万恶一善,恐不为过吧。这些时代或人物的亮点要是放在国内和今天,该是何等辉煌!何等抢眼!
当今是民天下,任何事业无不冠之以“人民”,人民教育人民办,人民纳税聚财,经济总量在世界上除了美帝已居第一,年财政收入十万余亿,外汇储已突破3万亿美金,该称国富了。要是实实在在按GDP4%比例提足拨够,并科学调度,合理使用,何患教育穷、孩子苦?虽然法律鼓励社会办学私费兴教,应该是锦上添花,功德无量。
可惜,我们看到的是教育事业太多的伪义务、假承诺、真“白条”。因为穷困,多少家庭难以尽到高额收费的教育义务,多少孩子弃学、辍学、弃考,多少孩子缺少果腹的中餐,5800万留守儿童过的是残缺的童年,还有那些寄生在垃圾场的穷二代;因为穷困,只好64名儿童被浓缩在9座的面包车里,那些谋生在都市边缘的民工子女要想就读,倾尽全家所有也缴不起天价“借读”费。平心而论,凭现今的国力,“穷教育、苦孩子”应当成为过去时,同在蓝天下,应让所有的孩子每天享受到第一缕阳光,祖国母亲的第一口乳汁应当喂给教育。
愿人民教育事业不因差钱而蒙羞,更不因贪腐而造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