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了一周多的日本“神钢”造假门,一直没能退出中国人的视野。为什么大家如此关心一个制钢厂,而且是外国制钢厂的品质优劣?
创立于1905年,作为日本工业三大主力厂商之一,“神钢”这批有问题的产品涉及范围之广,上至飞机、新干线所用零件,下到易拉罐材料。目前全球受到波及的企业超过500家,事态进一步严重。 “神钢”事件足以让普通民众感受到恐惧与潜在的危险。就在丑闻爆发后的10月15日,该公司提供给福岛第二核电站的铜合金管道等也被查出指标造假。日本经济产业省的负责人已专门约谈该公司总裁,强调其丑闻“有损日本制造业的声誉”。 除却这一点 所有的爱恨情仇 皆因四个字
日本制造:买买买? “没有枪,没有炮,敌人给我们造。”还记得抗战时期《游击队之歌》里的这句歌词吗?在当时,日本制造的武器水平远超国内,日本制造之精良可以从这个细节略窥一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是拿着日本人制造的武器打败的日本人。
二战后,日本社会经济各方面百废待兴,而日本人再次凭借着聪明才智与踏实肯干的匠人精神,成功的从战败国创伤的阴霾中走出,一跃成为亚洲四小龙之首。 日本崛起,制造业的贡献功不可没。直到今天,世界500强里的日本企业也多以制造行业为主。当人们关注日本制造业成功经验时,往往聚焦于产业政策、企业精益求精的制造理念、不断创新的努力以及拥有众多匠人精神的忠诚雇员。 而实际上,日本制造业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成绩,很大一部分功劳要归功于其背后庞大的宣传机器为Made in Japan(原产日本)以及Made by Japan(日本制造)披上了一层华丽的外衣,在世界各地尤其是东亚地区产生了近乎宗教式的追逐。 “日本制造”曾代表着东亚制造业的最高水平,连卖马桶盖都比别人卖的好。
曾经三个人买了五只马桶盖的段子,流传至今。提起中国游客,免税店的员工都难掩喜悦之情:“只要有中国游客团来,每天都会买断货”!
不止如此,从电饭煲到私家车,从Game boy到计算机,最近两年又开始流行日本感冒药和眼药水。曾几何时,日本制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一度成为高质量、有保证的代名词。
8日,“神钢”董事长川崎博的低头道歉给了我们一次重新审视“日本制造”的机会。
最近几年,被中国人熟知的日系大品牌经常爆出质检丑闻。从丰田召回门到高田气囊数据造假,“日本制造”不再是一个神话。 如果上述事件说明的是日本制造业成品出现了问题,那么“神钢”事件说明的是,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材料的基础制造业也出现了问题。 “日本制造”生病了,而且病得不轻。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 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日本制造走下神坛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日本本身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资源有限,随着世界市场的变化,日本制造的成本日渐升高,资本为了追逐利润和垄断,开始故步自封,已经渐渐无法跟上经济全球化的步伐。 二是日本的制度开始趋于僵化,创新乏力。日本媒体曾指出:“有些人可以20年呆在同一个岗位,每日只干同一件事而不会多问。” “日本制造”在工作上精益求精,对产品质量追求极致。这本来是好事,但这个时代的竞争,焦点已不仅限于更加优化的工艺能力,更需要颠覆式的创新。 三是“中国制造”带来的竞争压力。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企业家大量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使得“中国制造”在与世界水平“失联”多年之后,重新找回了自身定位,已经开始挑战日本制造业的高成本模式。 富士、索尼、松下,这些曾经创造神话的品牌,如今已经很难见到他们的身影。而华为、中兴、长城汽车,已经悄悄开始了中国创造的全球化布局。 今天,中国制造业已经不只是停留在做衣服、造鞋等简单工艺,一个接一个的制造业神话不断涌现:高铁、大灰机、卫星、载人航天、航空母舰……
从成本和技术,质量,三方面对日本制造业巨塔形成了全方位的挑战。 因此,当“日本制造”的技术优势,逐渐被其他国家赶超,企业若想维护自身的品牌地位,不得不追求销售业绩,因为这关系到生死存亡。 而当今天下,科技和经济发展瞬息万变,谁掌握了创新的原动力,谁就掌握了未来,谁抓住了当下的机遇,谁就有可能带来一次新的技术革命。 日本的例子告诉了我们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 不持续创新,本都守不住。 我们具有日本所不具备的一样东西 改革开放后,中国制造业的奋起直追是从模仿和学习开始的,而当时的日本正是我们学习的对象。客观的说,“日本制造”不仅曾是样板,还是老师。 一百多年前,中国人连被称为“洋火”的火柴都自己生产不了,而今天,无论是入海的蛟龙还是上天的神舟,我们都可以自主制造了。我们看待日本这个邻居加老师,已经没有仰视的眼神,更多的是把日本制造发展中的问题引以为戒,实现弯道超车。 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在这种背景下,不仅仅需要强大的工业硬基础做支撑,更需要中国人有笔直的腰板站起来“发声”。 随着近些年经济、科技发展水平的提高,中国制造业,已经从中国制造走向了中国创造,甚至是中国创新。华为的手机在欧洲以及非洲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日本所有手机生产商总和。它从默默无闻的品牌,到国内家喻户晓,再到畅销世界的品牌。中国人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着中国的产品已经由数量向质量完成了一次华丽的转身。
科技创新已成为举国上下的共同理念。中国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品牌与口碑的价值,将其视为生命。 越来越多的海外留学生,开始意识到祖国市场的广大,回国发挥自己的光和热。 而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再到“中国创新”,最根本的一点是,我们已经具有了一样日本所渐渐不具备的东西——完整的工业体系。 我们用了半个世纪的时间,建立起来了一套从重工业到轻工业都很完备的工业制造业体系,为中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原生动力和基础。 从一颗螺丝钉到C919大灰机,我们都能自己造了。 不仅日本,包括俄罗斯、美国、欧洲很多国家,都面临同样的问题。自由市场以利益为基础,自身总有短板。 而我们,始终将民族复兴的作为我们前进的动力和目标。因此才有了属于自己的完整体系。 中国有句古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这是印到中国人骨子里的东西。敢用几代人干一件事的胆魄,只有中国人有! 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 重阳金融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