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0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进群交2.4元有望获扶贫款? 扶贫办:警方已介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1-15 20:22: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精准扶贫”是国家针对贫困居民推出的一项民生政策,然而却被“有心人”利用。近日,河南洛阳市嵩县有居民向大河报记者反映,近段时间,嵩县出现一个名为“嵩县工作组”的手机微信群,不断邀请贫困户加入其中,只要缴纳2.4元“报单费”,经审核通过,就有望申请到国家精准扶贫款。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到底是真的假的?
“嵩县组组长”让群内人员填写的“扶贫申请表”  大河报 图

  反映|附近多个县都有相同的微信群
  “我感觉自己上当受骗了。”前几天40岁的小丽(化名)被自己的舅舅添加到一个名为“嵩县工作组”的微信群里,舅舅告诉她,在这个群里只要交2.4元,就有可能申请到巨额精准扶贫款,解决家中的燃眉之急。
  “我舅发给我的微信群链接我当然相信,就加了进去。”刚加入群的小丽还没明白怎么回事,群里出现几名“管理员”,让小丽按照要求修改头像、昵称和填写“报单表”。
  因为不知情况,小丽想先咨询一下,就在群里发表了几条自己的疑问。结果,遭到几名“管理员”以禁止在群内闲聊为由的一顿训斥,“吓得我大气也不敢喘,赶紧按照要求将他们说的‘报单表’填后,给指定的‘管理员’发了一个2.4元的微信红包。”
  多天过去了,小丽越想越不对劲,“钱交了却没了下文,询问‘管理员’,都说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审核。”一“管理员”告诉小丽,不是所有人都能申请到,“你资格不够的话,还没你的份儿,你就安心等着吧。”
  日子一天天过去,在微信群里的小丽发现每天都会有新人加入到群里,“管理员”都在重复做同一件事情,让“新人”改头像、昵称和填写“报单表”,只要有人稍有质疑,就会被“管理员”群起训斥,或直接请出群。
  “我从微信群里了解到,不仅仅嵩县有这样的微信群,伊川、栾川等多个县都有这样的微信群,听说平顶山的舞阳县也有。”此外,小丽发现微信群里的“管理员”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发动群友,将自己的贫困亲友加入群;有人负责维持群里的秩序;有人负责统计“报单表”;有人则负责收钱。
  “他们要求填写的个人信息非常详细,包括个人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号、手机号等,而且他们会多次核对,卡号少一位、多一位都不行。”小丽说。
  调查|管理员对“不听话”者清理出群
  接到小丽的反映后,记者利用事先编好的假名、头像等个人信息,加入到“嵩县工作组”的微信群中。
  入群后,正如小丽所说,立刻出现几名“管理员”要求记者按照规定,将自己的头像改为背景为白色的正面大头照,昵称改为“乡镇+姓名+联系电话+推荐人”。
  记者稍有疑问,立即遭到“管理员”以不尊重群规为由的训斥。随后,一个名为“卫书光~嵩县工作组副组长”的“管理员”在微信群里发出一条“报单表”须知和一份“嵩县组报单群”的二维码,要求记者填写好后扫描二维码加入群进行“报单”。
  记者注意到,该“报单表”名为“《民族资产扶贫管理委员会》某某省分会登录保单表”,要求填写姓名、性别、身份证号、农行卡号、家庭住址等多项个人信息,其中该“报单表”最下方显示“一户一人,19-70周岁,资料审查费2.4元”。
  “报单费”就是资料审查费,2.4元的“报单费”以发红包的形式统一私信发给“卫书光~嵩县工作组副组长”,或者直接发到“嵩县组报单群”里。
  记者在“蹲点”该微信群的几天时间里,发现该微信群里的“管理员”不断要求新加入的群友做好三件事:1。听话照做;2。修改头像、昵称;3。填写“报单表”、交“报单费”。
  其中,“管理员”特别强调的就是“听话照做”,甚至说“如果不听话照做,就很可能与扶贫款无缘。”
  记者加入群后的两天时间里,一些“不听话”的人被“管理员”清理出群,又新加入该群15名“新人”。
  随后,记者利用提前编造好的个人信息,加入到“嵩县组报单群”中,将填写好的“报单表”上交,并交了2.4元“报单费”。
  收到费用后,“管理员”态度变得异常客气。记者询问伊川县、栾川县的亲属是否也能加入,“管理员”解释,“嵩县工作组”只接收嵩县户口的贫困户,如果是外县的必须要加入到外县的“工作群”,随后,她将伊川、栾川负责人的微信号、手机号发给了记者。
  追访|市扶贫办将协调警方介入调查
  在“嵩县工作组”的微信群中,记者注意到,各“管理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群主“王金红~嵩县组组长”负责整体工作;“孙占君-嵩县组督察”负责群内纪律;“卫书光~嵩县工作组副组长”负责收取“报单费”、发布“报单表”通知;“嵩县统计晋长恩”负责统计、审核报单信息;“孙建锋~嵩县宣传员”负责宣传、邀请新成员加入等。此外,群里还隐藏有多名“同伙”。
  每位加入群的群友,都被“管理员”称为“家人”。“管理员”常利用“帮助身边贫困人员”“献出大爱之心”“这是福报”“敢于付出”等话语,“鼓励”群友将“真正贫困的人”拉入群内。
  由于记者在群里能够看到“嵩县组扶贫申请表”上面登记的大量人员信息,为防止走漏消息,惊动“管理员”,记者假借“嵩县工作组”工作人员的身份随机对几名入群人员情况进行了解。
  几名人员对自己受骗的情况仍不自知,有人表示,近期将邀请自己的家人加入群里,一起申请扶贫款。
  记者:你不怕我们是骗子,骗你钱?
  嵩县张先生:哪有骗子就骗两块四的?相信你们不会。就算被骗了,也不是啥大事。
  然而,张先生接听电话时,他的家庭住址、银行卡号、身份证号等信息就显示在记者眼前的手机屏幕上。此外,还有数十条详细个人信息就暴露在拥有200名左右成员的微信群里。
  11月6日下午,大河报记者将此事反映至洛阳市扶贫办,引起洛阳市扶贫办的高度重视。扶贫办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将记者反映的情况进行了记录,随后会将此事反映至主管领导处,再由主管领导协调警方,介入调查此事。
  截至记者发稿前,该微信群仍不断有“新人”加入。
  新闻延展
  “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极具诱惑、欺骗性
  大河报记者通过网络查询“民族资产扶贫管理委员会”发现,今年6月份,四川省巴中市政府就曾在政府官网发布消息,让市民警惕“民族资产诈骗”,文中提到“不法分子利用微信等工具发布民族资产管理委员会关于精准扶贫的相关文件,让群众缴纳会费成为会员,后期将给予巨额回报的行为来实施诈骗,其本质还是‘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
  据了解,“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是一种集返利、传销、诈骗于一体的新型、混合型犯罪,极具诱惑性和欺骗性。
  另外,记者查询公安部网站得知,针对当前假借“民族资产解冻”“爱心慈善”“精准扶贫”“养老”等名义实施诈骗犯罪快速蔓延的情况,从2016年10月开始,公安部组织部署全国涉案地公安机关持续开展专项打击工作。
  来源:大河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