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暗箱行为为谁黑
当下,广东全省正在进行新一轮打黑除恶行动,措施力、效果好、影响大,深得民心。多少年来,全社会魔高道长,反复较量。每称利剑重拳、除恶务尽,无奈黑恶仅是一时收敛,并未根绝,有的甚至坐大成势,叫板称雄、祸害一方。看来打黑必须施高压持常态,即便难以使其绝迹,亦应严格看管潘多拉魔盒,不教妖孽有机会作恶才是。
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迅猛严厉,笔者还想到类似黑道的相关行为当属扫荡之列。较为突出的是一些部门、行业在招聘、招标活动中的暗箱操作。据笔者近年来的观察了解,所有招聘招标均打着“公开”的旗号,穿着“公平”的外衣,却不乏唯利是图的黑色交易。如谓不信,试举几例:教师职业本是全国通用“粮票”,价值所在无非是胜任教书育人的才能,但有的招聘者却限制为只招本地户籍的教师。一般来说,只要持有教师资格证书即可从事教学工作;但有的却附加专业门类,甚至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明显是无端生造排斥、歧视性条件;工程招标,理应是优胜劣汰,以为不二法门,而招标者却从某种需要出发,与内定中标的关系人之珠胎暗结,不怕天知地知,只要你知我知,设计的门槛因人而高低,入围的底线视来头而上下。要么是必须具有“进口”的一级公司,要么国内的三级企业即可;拆迁包干招标,正道是价高者胜出,而深圳赛格日立拆迁工程,居然是价低者中标,哪怕是王荣书记批示要求严肃处理,最后还是重复了“下不为例”;去年11月宝安民治街道清洁招标,明显其中有玄机,南方都市报作了专门报道,让天下人都知道川万公司年内七次评审不合格无资格评优,却“有缘”入围,硬是逆势飞扬,与宝安采购中心联手创造了“劣胜优汰”的奇迹;所有这些怪象,要说利益同盟、内外勾结、量身打造、沆瀣一气、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已是司空见惯和耳熟能详,归结到形象而温和的说法是“暗箱操作”。其实不需缜密的逻辑推理,即可一言蔽之为“黑色”行为,因为“暗”来自“黑”,因为“黑”才生“暗”;因为职级权位上的“黑”心“黑”手,才会将阳光下的投标箱变成颠覆公平的“暗箱”。
竞争是发展的动力,竞争需要公平和裁判,有说是“公道自在人心”,是谓办事行政是否公道,自有民心判断。数千年的文明史,“明文”记录了“治人”和“治于人”的不平等,历史“拐”到了二十世纪,我们才等到了民主和公平,百姓祈盼的天蓝蓝、地朗朗,再不愿铜锣为邪恶落后喝彩,更不愿法槌将公平砸伤,使人纠结不已而又不堪忧虑的是,历史遗患和社会阴暗里的黑风毒雾竟然浸染了多少领域,连一些声音都未能幸免变“黑”了,不然何来“黑哨”一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