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58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短视频很新潮,打假问题很陈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4:10: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据南都记者调查发现,原本定位于记录美好生活、记录世界的“南抖音、北快手”,皆难逃无良微商“魔爪”,成为其展示假冒化妆品、山寨奢侈品的橱窗。甚至部分疑似制假视频还获得了平台推荐。面对售假举报,抖音、快手官方相继回应称将严肃处理,绝不姑息,平台将采用人工和人工智能的方式进行审查。

微商占领抖音、快手并不令人称奇,因为微商只在乎流量平台。只要平台有流量,微商就会进入。微商是社交媒体爆发之后的产物,听起来贩卖假货的锅应该甩给社交媒体,但实际情况在于,早在社交媒体爆发前,电子商务平台上的假货就屡禁不止。

但问题来了,电子商务也不是假货的来源,因为在电子商务发展起来之前,各类批发市场的假货就早已盛行。不客气地说,假货是伴随市场的放开而出现的,没有人认为发展市场经济是为了生产和流通假货,但现实的确是二者就像孪生兄弟,如影随形。

这样追溯并不是为了指责谁,而是为了正本清源。必须承认,电子商务和社交媒体拓展了假货的销售渠道,尤其是新近出现的短视频平台。博主直接展示假货制造的过程,抛开价值判断,这是对消费者知情权的一种倾斜,也是一种营销方式上的创新。而不管是什么媒介,很多售假贩假的微商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明确告诉你这是假的,或者更精确地说,这是可以正常使用的假货。

因为这一点,至少在表面上,微商只是侵犯了品牌商,买卖双方却形成了利益共谋。尽管消费者也会考虑万一东西出了质量或安全问题,维权会很不方便,但是考虑到巨大的价格差距,还是选择了购买。短视频用户和之前的电子商务用户以及地摊上的顾客并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懂得利益权衡。

从源头算起,因为从来没有一个强力的打假监督机构,所以互联网成了现实社会的投射。现实中有多少假货,互联网还可能进一步放大。吊诡的是,正是这种监管空白或失效,客观上促进了许多“颠覆式创新”的出现。假使政府的监管机制足够完善,上世纪80年代就没有所谓的“投机倒把”者,后来也就没有某些电商平台的快速崛起,以及建设互联网信用体系的必要。

所以,体制化的监管措施的缺失,全民维权意识的淡薄,共同塑造了假货盛行的线上线下市场。登上流量高峰的抖音和快手,自然也无法逃脱假货的诅咒,甚至从平台推荐来看,只要带来流量,平台与微商也可以形成共谋。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很难期待平台在现阶段会全力打假。当然,我们也需要认清个中的打假责任不该只由平台一方来背。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