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她是一名柔弱女子,上过黄埔军校,曾经白马双枪痛击日军
1936年8月2日,伪滨江省珠河县(今黑龙江省尚志市)。
这一天早晨,一个外表柔弱的年青女子被日本侵略者枪杀于珠河县小北门外,她就是抗联英烈赵一曼,牺牲时年31岁。
随着1950年东北电影制片厂拍摄的故事片《赵一曼》在全国公映后,这位巾帼英雄的名字就传遍了神州大地。片中饰演赵一曼的是女演员石联星,30年代就在中央苏区参加文艺工作,曾被誉为“赤色红星”之一。因为成功塑造了赵一曼的角色,她还获得了捷克斯洛伐克第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表演奖。
在和东北远隔千山万水的四川泸州,一个叫李坤杰的女子看了电影《赵一曼》之后,总觉得银幕上的身影颇有几分熟悉,于是想到自己失踪了20多年的妹妹李坤泰。在一股神奇力量的驱使下,李坤杰开始了寻找妹妹之旅。这一找历时3年多,牵动了很多人的心,一条条线索被挖掘出来,使李坤泰的拼图越来越完整。
终于,一个清晰的人物链条呈现出来:四川宜宾女子李坤泰——武汉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女生队学员李淑宁——地下党工作人员李一超——满洲省委总工会组织部长李洁——珠河中心县委委员“瘦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1师2团政治委员赵一曼。没错,李坤杰的妹妹李坤泰就是家喻户晓的抗联英烈赵一曼。当真相大白之时,李坤杰看着妹妹留下的遗照,不禁热泪长流。
赵一曼生于1905年,1927年初,她以李淑宁之名考入国民政府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即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编进入伍生总队政治大队女生队。在参加军校政治部宣传组时,她认识了同期同学罗瑞卿。
1927年8月,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奉命改编成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教导团,乘船沿长江东下,明为参加“东征讨蒋”,实际是要转道赴南昌建军暴动。到达九江时,因南昌起义惊动了敌人,教导团遭到张发奎部队拦截缴械。赵一曼和罗瑞卿约定去南昌寻找起义部队,并寻机各自脱离了教导团。后来赵一曼打听到去南昌的陆路已断了,就买了两张船票准备去上海找党组织。等到开船的时间了,罗瑞卿还没来,赵一曼便只好自己去了上海。罗瑞卿只差半小时没赶上船,就回头奔了武汉。当罗瑞卿终于搞清楚李淑宁同学的下落时,时间已经过去了快30年。
赵一曼到上海不久,受组织派遣,和一批同志远赴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在此期间,她与黄埔同学陈达邦结婚。后因年少时患的肺病复发,耐不得莫斯科寒冷的气候,经申请获组织批准,身怀有孕的赵一曼离苏返国。这一走,一对革命夫妻便天人永诀。
回上海不久,赵一曼被组织派到湖北宜昌建立地下交通站,在这里她生下了儿子宁儿。不久因交通站被敌人注意,赵一曼只好带着孩子返回上海。有一段时间,她被留在中央机关工作。1929年9月,组织安排赵一曼带着孩子与一个叫王宏的男同志去江西省委工作,他们假扮夫妻以作掩护。几个月后,省委机关暴露,王宏掩护赵一曼母子脱险,自己却被敌人抓走。赵一曼带着孩子东躲西藏,吃了不少苦,后被迫返回上海。
作为母亲,她无法容忍孩子跟着自己在生死线上辗转。于是,赵一曼找到在中央机关工作的陈达邦的妹妹陈琮英,商量应该怎么办。陈琮英想出一个主意,把孩子送到自己堂哥陈岳云家里抚养。于是,赵一曼抱着刚刚1岁多的儿子照了一张像片留作纪念,这就是后来那张很多人熟悉的母子照。不久,赵一曼将儿子送去汉口陈岳云家,然后忍痛返回上海。从此,母子二人再未见面。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沦入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之下。根据组织安排,赵一曼被派赴东北工作。1932年春,赵一曼由上海乘船到大连,从此将自己的生命融入了这片黑土地之中。她后来的事迹,已经是国人所熟知的了,这里就不详细展开了。下边主要说几个少为人知的历史花絮。
赵一曼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呢?她在满洲省委工作时用的化名叫李洁,到了珠河中心县委工作,很多人知道她姓李,但不清楚全名。为了不让敌人掌握活动线索,一人取多个化名是常有的事。在上海工作的时候,赵一曼曾与从事中央特科工作的李一氓和从苏联回国不久的赵毅敏组建了一个假家庭,以掩护地下活动。李一氓是大哥,赵毅敏是二哥,赵一曼当时叫李一超,是小妹。一个叫李一氓,一个叫李一超,连名字都像兄妹,大家的感情更加亲近。所以也就明白了,李一超后来变成赵一曼,就是借了二哥赵毅敏的名字而来的。
赵一曼后来从地下工作转入军事系统,发挥了黄埔科班出身的优势,打起仗来智勇双全,指挥部队屡挫日伪,逐渐打出了威名。当时敌人在报纸上惊呼,“红衣女将赵一曼双枪白马猖獗于哈东地区”,将她与赵尚志一同列为北满地区需要剿灭的“大匪首”。
赵一曼与赵尚志同在珠河奋战崛起,一个管群众后勤,一个管军事指挥,二人的关系很好,对外又都姓赵,以致不少战士和群众误认为他们是兄妹。实际上,赵一曼可比赵尚志还大上三岁。后来赵尚志带领主力部队东进下江开辟新区,赵一曼和王惠同等指挥少量部队留在珠河地区坚持斗争。1935年11月,赵一曼在战斗中负伤落入敌手,在敌人拷打威逼下坚贞不屈,养伤时获营救但未成功,于次年8月2日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