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粟裕等人长期代理主管职务 为何粟不被称为“粟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9-2 11:06: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题:陈毅、聂荣臻与粟裕都曾长期代理主管职务,为何后人称呼差别不小

     张雄文

    军史上曾有几个著名的人物担任过代理军中主管职务,但囿于种种原因,所享的“待遇”有云泥之别,其突出的代表是陈毅、聂荣臻、粟裕。

    陈毅于1941年1月至1945年8月担任过新四军代理军长(因黄花塘事件,1943年—1945年期间实际在延安,中共中央任命副军长张云逸为代理军长),军长叶挺虽身陷蒋介石的囹圄,职务却并未免去。但陈毅一直以“新四军军长”以及新四军的代表人物见诸出版物,并闻名于世。

陈毅

    聂荣臻于1949年6月至1954年10月担任军委副总参谋长,因总参谋长徐向前生病休养,他一直代理总参谋长,聂荣臻也因此以“聂总长”或“聂代总长”的名头见诸军史。

   陈毅的军长与聂荣臻的总参谋长虽然是代理,但担负了军长或总参谋长实际责任,被称为“军长”或“总参谋长”自是理所当然。

聂荣臻

   另一个军史人物粟裕却没有这么“幸运”。

    1948年5月—1949年6月,中共中央与中央军委明确规定粟裕担任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的代理司令员兼代理政委职务,1949年6月—1950年8月也一直担负第三野战军的实际领导与指挥之责。但因他只有大将军衔,1958年又被错误批判,军史出版物涉及粟裕长期就只有副司令员一职。正如《粟裕传》所说:“解放战争中粟裕有三分之一的时间代理华野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有些正式出版物根本不提及。”

    这种状况至今并未根本好转,不仅依然有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的书籍继续称粟裕为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解放台湾的战役也称“毛泽东将此战役交第三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负责”。

如此称呼,对粟裕而言,或许是“低级趣味”,不值得计较,却造成军史的许多疑惑。譬如攻台战役,毛泽东为何交副司令员粟裕而不是司令员陈毅负责?粟裕是否仅准备率第三野战军部分人马攻占台湾?

    其实,毛泽东和中共中央1949年3月确定的是第三野战军全军而非粟裕个人负责攻占台湾,只是因为粟裕是三野的代理司令员兼政委,主管华东军区和第三野战军,攻台战役也就理所当然成为实际一把手粟裕的职责。

     同样是代理职务,同样负责实际责任,陈毅、聂荣臻与粟裕的“待遇”这种双重标准造成的差别,除1958年粟裕遭错误批判,蒙冤36年,历史功绩被淡化外,主要还是国人的官本位思想所致。前两人是元帅,所以不称其代职或副职,粟裕仅是大将(虽然是第一大将),便只称其副职,历史的真实却悄无声息地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