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广为流传,文化学者马未都也曾在节目中表达过类似观点。为了证明上述观点“站不住”,最近从事建筑遗产保护研究的微博用户“陆地围脖”展示了一段鸟在故宫太和殿屋顶停留的视频。在“陆地围脖”看来,所谓“鹰不落”“(鸟)站不住”的说法,只是人们“对传统的美妙幻想”。 关于故宫一直有着各种传说,其中之一是说,故宫屋顶600多年还看上去特别干净光洁,是由于当年工匠们根据鸟类的生理结构,创造了一种叫“鹰不落”的屋顶,导致鸟无法停留,不会在屋顶排泄。在相关文章中,有作者煞有介事地总结出三个特点:一是坡度大,根据鸟类生理平衡原理,使其无法平稳站立;二是墙脊宽,鸟类站立采用爪抓扣的方式,墙脊宽于鸟趾间距,使其无法停留;三是面光滑,墙顶全采用高档的金黄琉璃瓦铺砌,明亮又平整光滑,鸟在上面站不住。 然而,微博用户“陆地围脖”展示的一段鸟在故宫太和殿屋顶停留的视频,让“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不攻自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此前根据“鹰不落”的传说得出“看似简单的宫墙却蕴藏着建筑师们的大智慧”结论,也就颇显牵强附会。 在从事古建筑保护研究的专家看来,认为“故宫屋顶设计时有特别的考量,所以鸟在上面站不住”,这种说法本身就“站不住”。北京建筑大学历史建筑保护系讲师齐莹指出,“古建筑是与人类及周围自然环境共生共存的一个状态,其设计理念往往是环境友好型和动物友好型的,不可能在前期设计时考虑到防范鸟类等动物在屋顶停留。”事实上,故宫屋顶的光洁,主要得益于长年的养护。瓦顶拔草、墙体抹灰和地面修复,是中国古建筑维修保养每年要做的工作。再者,故宫太和殿等屋顶有着几十米的高度,即使有鸟屎,肉眼也看不见。 “故宫屋顶无法落鸟”的传说以讹传讹,折射出我国古建筑文化被过度神化的现象。一些人往往喜欢把故宫等传统建筑想象得特别高大上,认为设计建造中处处充满了先人的智慧,殊不知,许多说法都是后人主观臆想出来的,经过不断演绎愈发神乎其神。 榫卯结构是我国古建筑最具特色的工艺,木构件上凸出的榫头与凹进去的卯眼简单咬合,便将木构件结合在一起。于是,就逐渐演绎出一种说法,“中国古建筑不用一根钉子,全靠榫卯结构就能百年稳固”,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推崇备至。事实是,在榫卯结构中,木钉本身就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宋代著名的建筑学著作《营造法式》中,就记录了很多使用钉子的榫卯构造,有些特殊的榫卯结构,还需要铁钉的辅助。 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建筑的灵魂。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在强调文化自信的当下,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正确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对于古建筑文化而言,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应过度神化。还原古建筑的本来面目,真正发掘古建筑文化的内涵和智慧,才是应有的态度。 张淳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