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丛:之所以会出现上市公司这种ESG“漂绿”的行为,我想跟上市公司ESG披露不太完善是有关的。不论是国内的上市公司还是成熟资本市场的上市公司,在ESG的披露上都存在一些标准不统一、披露不强制、监管未覆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和挑战。
首先其实大多数的证券市场对ESG怎么去披露、披露什么内容,都没有一个强制的约束性的标准,企业在这方面自我选择的余地是比较大的。另一方面ESG不像企业的会计和财务利润那样,可以比较容易地、统一地、无争议地去度量。比如一家企业在碳中和方面的披露,它到底是需要披露企业在生产产品的过程当中所产生的碳排放,还是需要也要考虑在整个的供应链上下游的碳排放,那这两个不同的统计范围会产生巨大的差别。
我可以举个例子,根据商业周刊报道的数据,美国有一家上市公司叫通用电气,它披露了2019年在它整个企业自身的制造业务当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碳排放量是240万吨,但是如果考虑通用电气在生产过程当中所用的零部件的供应商,它的碳排放以及它所生产的产品用到下游的客户,比如说它生产的火力发电机,用到了下游的发电厂,那么这些发电厂在发电过程当中也会产生巨量的碳排放。如果把所有的上下游的产业链的碳排放全都加总的话,应该说这家上市公司所披露的240万吨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占到整个总的排放量的比例只有2%。
所以如果用企业自身的这种披露数据来衡量,那么这家公司到底是一家ESG做得比较好的公司还是比较差的公司,用两个不同的范围会有不同的结论。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它一般会自然地去选择负面信息比较少的这种指标去披露。
而且ESG有些方面它也不像财务指标那样可以量化,比如说 ESG当中的这种社会关注问题,像是企业对于员工健康安全的关照和工作技能培养,这些东西它是贯穿在整个企业的企业文化和运营的过程当中,我们很难通过一个具体的度量的指标来进行一个量化。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一家企业披露了它的这种会计利润和财务指标,它是可以由外部的审计师,比如说像会计师事务所来审计,但是ESG所披露的这些内容,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有公信力的外部机构,可以给出一个比较公正客观的审计。
另一方面,财务数据的严谨性和真实性受到比较多的重视,主要是因为财务数据一旦造假或者失真之后,它会让投资者的财富受到损失。那么ESG数据的失真似乎对于与其相关的利益相关方所产生的这种直接的财务损失不是那么明显。所以目前来看,这个ESG并不像财务数据那样真实性受到投资者的重视。
总结下来我觉得要解决这些问题的话有几个方面,一个方面就是可以从监管的角度出台一些ESG的最低的这种披露的强制要求,另外需要强调在标准的制定过程当中,ESG的披露这些指标量化的重要性,而不仅仅是泛泛的一些文字描述的披露,它可以像会计准则一样,由监管和这个行业的协会去统一出台一些具体的量化指标。
比如说像制造类企业,它关于水污染指标的披露,它可以包括很多量化的指标,可以包括企业的用水量,可以包括企业循环利用水量的所占的比例,到底用的是地表水还是地下水,以及可以用水的强度,也就是这家企业在生产过程当中的用水量除上它整个的销售额的一个比率,它是有一些具体的指标可以进行和量化以及标准的统一。
6、 上市公司ESG也要像财务造假一样建立投资者索赔机制
王丛:你刚才也提到目前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委员会计划在今年年底出台一套ESG披露的准则,我觉得这个准则出台之后,我们国家也可以参考这个准则的制定框架,在适当的时候推出适合中国上市公司的 ESG的披露准则。最后,其实也应该像财务造假所建立的赔偿机制一样,也要建立对于企业ESG严重负面事件的索赔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