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8月一个清晨,日本舞鹤港,一艘开往天津的轮船正待起航。 这年初,中国政府发出了“向知识进军”的号召,一批海外华人知识分子响应号召,准备回国参加建设。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律系毕业生、中国留日同学总会主席郭平坦也在其中。 郭平坦开心地忙前忙后,帮着大家搬运行李,妻子陈富美抱着刚出生不久的孩子,面色沉重地站在一边。她感到前路茫茫,离愁别绪涌上心头,忍不住啜泣起来。郭平坦安慰她:“不用哭,明年就回来看妈妈。” 没想到,此去一别就是22年。1978年年底,夫妇俩以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馆领事和助理领事的身份双双再到日本时,两人的父亲都已不在人世,郭平坦的母亲也未及与他谋面就病逝了。 又是近20年后,郭平坦卸任“全国台联”副会长之职后,才终于有机会回到自己出生的台湾,祭扫父母之墓。 2022年2月5日,郭平坦在北京去世。他留下遗嘱,要将一部分骨灰葬在父母身边。 从“出身不好”到“好关系” 1956年回国之初,郭平坦本以为会被安排从事国际法相关工作,结果被分配在一个保密性的中央机关从事对日研究,对外称是日语翻译。东京女子美术学院附高毕业的陈富美被分配在北京市商业局样品加工厂服装设计室。 分给郭平坦夫妇的是四合院角落一间没有窗户的狭小偏房,水龙头和厕所都在室外。他们夜里上厕所不知道需要披棉袄,穿着睡袍就出去了,冻得够呛。陈富美大年初一穿了一身在国外很时尚的白色西服,但邻居以为她家里出了事。她买了个漂亮的盆子用来装大米,后来才得知是便盆。 郭平坦的月工资是86.5元,陈富美是55元,给海外亲人写信一封邮资就要三块五,让他们很舍不得。郭平坦逐渐变卖了金表等值钱物件。 郭平坦的领导和同事都是经过革命战争的老干部。他们虽然学历不高,但政治思想水平和调研能力都非常强,他这样的早稻田大学研究生在他们面前算是连门儿都没进,要从头学唯物论和辩证法。他们手把手地教他,他有时转不过弯,会挨一顿批评,但事后老干部们又会向他道歉,解释说这是“恨铁不成钢”。 那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年代。虽然物质条件与日本差距很大,但在这里他们觉得受到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很快适应过来。 “反右”等运动之风没有刮到郭平坦一家身上。但1964年,郭平坦突然被调往青岛,仍在同系统工作。他事后才得知,有海外关系、台湾关系、出身“不好”的人被认为不再适合在一些中央机关工作。 “文革”开始后,郭平坦一时难以理解,只觉得哪里不对。好在他个人历史清白,一心埋头工作,不去“造反夺权”,因此没人来整,躲过一劫。 陈富美在青岛震泰国营服装店工作,单位有人贴出大字报批判她,说她设计的服装属于“四旧”。她看不懂这些大字报,也想不通,一度患上了抑郁症,住进了精神病院。这期间,她一心读毛泽东著作,还教病友们学裁缝。 进入70年代,随着中美关系破冰、中日恢复邦交等外交战略调整,海外关系、台湾关系重新变成了有利于开拓新局面的“好关系”。 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谈判时,郭平坦被借调到外交部,工作了三个多月。1973年中日渔业协定谈判期间,他又到农林部帮忙了半年。1975年,他正式从青岛调回北京,以中国旅行总社亚非处副处长的公开身份,做华侨和台胞的联络工作。 1978年12月15日,郭平坦被任命为中国驻日本大阪总领事馆领事,分管侨务工作,那天正是《中美建交公报》发布之日。陈富美被任命为领事助理。 郭平坦的母亲在台湾得知他做了外交官非常开心,张罗着给陈富美做了旗袍。她本想到日本探望儿子,但1980年5月突发脑溢血去世。陈富美则在大阪见到了久违的母亲和弟弟、妹妹。
2020年10月12日,全国台联原副会长郭平坦在家中,面对前来慰问的全国台联工作人员侃侃而谈。摄影/徐波 在大阪险遭绑架 郭平坦刚一上任,就赶上全国人大常委会于1979年元旦发布《告台湾同胞书》。《告台湾同胞书》表示,“我们寄希望于1700万台湾人民,也寄希望于台湾当局”,欢迎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访友、旅游。这标志着中央对台工作方针的重大转向:从“解放台湾”转为“和平统一”。 没过几天就有一位50多岁的浙江籍台胞从台湾来到大阪总领事馆,他听到《告台湾同胞书》后立即下决心回大陆和分别多年的妻儿团聚。郭平坦报回国内,当即获得批准,不到一个星期就把这位台胞送上了飞往上海的飞机。此后,不断有台胞来申请回大陆居住,郭平坦一一帮他们办理好手续。 不久又来了一位台胞,他已在台湾有家有业,希望回大陆看望父母后再返回台湾。当时台湾当局严禁台湾居民到大陆,日方对台湾居民只发一次有效的出入境签证。郭平坦仔细研究日本的出入境管理条令后发现,其中有一条72小时过境免签的规定。只要事先买好国内到日本的回程机票,再买一张从日本回台湾的机票,两张机票间隔不超过72小时,就可以免签入境日本并返回台湾。按照这一办法,这位申请者回大陆后,平安无事地返回了台湾。 郭平坦照此办理几次后,台湾特务部门发现了此事。他们通过从日本赴大陆的乘客名单,找到了那些回过大陆的台胞,没想到这些人一口承认,还反问“我回老家看父母有什么罪”。这些人多以卖豆腐、卖面条等为生,没什么财产可供没收,台湾当局只好不了了之。 探亲之外,单纯想赴大陆观光旅游或是做生意的,郭平坦也一步步突破,都办理成功。这些人回去后都受到热情接待,而且发现确实来去自由。因此,经由郭平坦之手回大陆的台胞一年比一年成倍增加。 作为侨务领事,郭平坦经常出席侨界的各项活动,给侨团介绍国内形势。他8岁随家人移居神户,陈富美在东京出生,两人做这项工作得天独厚。 时值改革开放初期,海外华人普遍不了解大陆,顾虑重重。郭平坦就利用自己的国际法专业知识,建议他们可通过香港公司到大陆投资,并且对适合大陆的投资项目给出建议。他还利用同学关系,邀请日本松下电器创始人松下幸之助等商界名人到大阪领事馆洽谈,邀请他们赴华投资。 1983年1月,一位年轻男子打来电话,约郭平坦于星期六下午4点在大阪闹市区的百货商店大丸和十合之间的小马路边见面。郭平坦答应了,但突然想起对方并未提起见面时如何相认,便追问:“我不认识你,你怎么认识我?”对方慌忙挂断电话。 前几年东京曾发生金大中被韩国特务绑架事件,郭平坦详细研究过其经过,对这种事保持着敏感。这次,这个男子指定的地点是在一条东西向的单行道上,往西十多米就到大干线,再开车十多分钟就到大阪港口,如果有几个人开车来把他架入车内,一旦弄上船,两三天就能到台湾。 郭平坦决定不去赴约,并向领事馆领导汇报了此事。不到一周,国内发来紧急电报,通知他立即离职回国。到北京后领导告诉他,据悉台湾情治部门计划绑架他,因此把他叫了回来。他庆幸自己躲过了一场可能的大难。 “走出去”和“请进来” 回国后,郭平坦1984年进入全国台联工作。 全国台联全称为“中华全国台湾同胞联谊会”,1981年成立。当时中共中央对台工作领导小组刚成立不久,组长邓颖超和副组长廖承志设想,成立一个比较中性的民间组织,带有同乡会性质,作为党和政府联系台胞的纽带和桥梁。 全国台联的创会会长是林丽韫。她与郭平坦一样,出生于台湾,成长于日本,新中国成立之初归国。她曾是周恩来最倚重的日文翻译,1973年在中共十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此后连续六届当了30年中央委员。 进入全国台联后,郭平坦主要负责联络工作,1985年被选为专职副会长。 那时两岸依然处于隔绝状态,开展对台工作的重点是海外台胞,办法主要是“走出去”和“请进来”。 郭平坦曾回忆,当时很多海外台胞既反对国民党独裁,又对大陆不了解,有种普遍的倾向是台湾人“自己来”。台联会经常在美国台胞家里举办聚餐座谈会,有时十几个人,有时二十几个人。郭平坦在学生时代就是辩论专家,时常与对方进行说理、辩论。 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台联会发现,海外一度高涨的爱国运动陷入了低潮,那些曾经的“保钓”“统运”积极分子随着年龄增长士气渐渐走低,于是想到把他们“请进来”,重新凝聚士气。 1985年6月,台联会在北京西苑饭店举办了“大陆与台湾”研讨会,邀请当年的“保钓”积极分子70余人回国参加。邓小平、胡耀邦、邓颖超、杨尚昆等领导人接见了与会者,直接回答了他们关切的问题,让这些老统运们士气重振。之后,他们在美国成立了“亚美文化协会”等组织,成为台联会与美国台胞联系的渠道。 这年8月,台联会还在厦门鼓浪屿组织了第二届“台湾的将来”研讨会。第一届是1983年在北京香山饭店举行的。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政治系教授郭焕圭是连战的学长,与廖承志早有交往,在学术界人脉广泛,受托组织了海外台籍学者来参会。 郭焕圭在为这两次研讨会出版的《“台湾之将来”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所写的序言中深情回忆道,廖承志可以说是这个研讨会的发起人,1982年正是他鼓励学者们不带成见地去讨论台湾的前途问题,遗憾的是他在第一届研讨会举办前几个月仙逝了。杨尚昆等领导人也给了这个研讨会极大的支持,但对议题、讨论内容等从未干涉过,可见他们愿意听取各种意见的开明态度。按照与会者的约法三章,会后出版的论文集“一字不改、半字不加、只字不减”。 全国台联承担了这两次研讨会的后勤工作,包括会务和会后的游览。一位参会者回忆,海外学者与家属一同游览了西安、桂林、广州、杭州、上海等地,台联的服务工作“无微不至,让我们深受感动”。 郭平坦经常陪来访的台胞去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紫光阁、钓鱼台等处,请国家领导人或相关部门领导会见他们,还常带他们品尝北京名菜。最忙时,他曾在一周之内陪吃全聚德烤鸭达五次之多。 1985年10月,郭平坦和复旦大学教授郑励志前往美国参加“台湾与大陆同桌会议”,会后突然被邀请参加全美台湾同乡会举办的“台湾前途研讨会”。当时的形势是香港问题已解决,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受到巨大关注。受邀学者包括三方:纽约大学政治系教授熊玠等被认为代表国民党的观点,彭明敏等持“台独”“自决”观点,郭平坦和郑励志被认为代表中共观点。这种打擂台式的公开研讨会还是第一次,他们决定接受挑战。 10月2日下午,“擂台赛”在纽约皇后区的希尔顿饭店打响。 郭平坦发言说,台湾最重要的是稳定,当前台湾投资意愿低落,资金外流,都是由于对台湾的前途缺乏信心所产生的。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一国两制”“两岸三通”等方针政策是符合实际,也是尊重台湾民众意愿的。他还针对彭明敏等人的观点进行了针锋相对的反驳。 在记者和听众提问环节,一些人有备而来,进行挑衅,大谈所谓大陆人权问题,主持人提醒他们“要发问,不要发表意见”。挑衅者拿出所谓“中共统战部、中宣部对台工作座谈会纪要”的“绝密文件”,声称中共密谋在台湾鼓动革命、掀起暴动,台联也参与了此事。郭平坦说,自己是台联会负责宣传的副会长,如果有此事,自己不会不知道,这纯属捏造。对方说手里有林丽韫给台湾人士的亲笔信,可以证明存在这样一份文件。郭平坦说自己很熟悉林丽韫的笔迹,可以来做鉴定,让对方出示信件。见对方拿不出东西来,郭平坦又说,不敢拿出来说明也是假的。这引起了一片掌声和笑声。 会后,美国的所有八家华文报刊均以大篇幅报道了这次研讨会,一些媒体甚至全文刊登了各方的辩论,日本和中国台湾地区都有不少人看到了报道,从而使中共的主张为更多人所了解。郭平坦后来欣慰地说,这次“发挥较好”,实际上是因为有不少朋友提供情况,出了主意。 1985至1987年是台联会海外联谊的高峰时期,每年派出六七个团赴美访问,应邀回国参访的台胞每年达20多个团组、三四百人之多。郭平坦曾回忆,在海外活动中他们接触到许多岛内的“统派”和“党外”人士,交了不少朋友。那时台联会与方方面面的人都保持了接触,包括“台独”分子,90年代与民进党打交道的基础实际上也是80年代在美国开始打下的。 1987年11月,台湾当局终于部分开放岛内民众赴大陆探亲。这年的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台联推选的费翔成为登上春晚的第一位台籍歌星,轰动一时。接着,文章、潘安邦、苏芮、潘佩蕾等台湾艺人年年登上春晚,两岸交流日益频繁。 在担任全国台联副会长10年之后,郭平坦于1995年退休。这年9月,台联安排他带领中央乐团少年合唱团到台湾访问演出,这是他1941年离开台湾后第一次回到故乡。他与兄弟姐妹们一起去淡水祭扫了父母之墓。 2008年6月,两岸签署《海峡两岸关于大陆居民赴台湾旅游协议》,实现了“三通”。第二年5月,全国台联组织“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团”,成员是全国台联第一至第四届会长和副会长,即林丽韫、彭腾云、郑坚、郭平坦、徐兆麟等人。一些人惊呼,大陆统战高手“大摇大摆”地过来了,郭平坦则说,是地道的台湾人堂堂正正地回乡来了。 在这次巡礼中,郭平坦最深的感受是,民间信仰扎根于台湾民众之中,而其渊源则来自于大陆,这是双方不可能割断的纽带。 晚年,郭平坦和陈富美携手周游了30多个国家。不出去时,他们就在北京家里,守着客厅里的两张桌子,郭平坦伏案写作,向有关部门建言,陈富美在一旁画时装设计图。客厅墙上挂着周恩来诗作《雨后岚山》,是廖承志亲笔书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