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念我们最敬爱的父亲
李江梅、李永松、李南松
呜呼!天公不佑,折我天柱!地生糊突,乱我吉祥!!
不孝儿李江梅、李永松、李南松不胜悲痛,奉家中众伯叔钧命,痛告于各位父老乡亲并宾朋好友:家父李公 讳惠然先生,因病医治无效,谨于2013年9月11日(癸巳八月初七日)18点25分在家中悉然长逝,享年75周岁又24天。
家父原籍东安县大江口乡花坞井村通角坵李家。生前共8个兄弟姐妹,排行第二,小名月春,谱名泰薇,出生于民国廿七(1938)年夏历七月十二日(8月7日)午时。中共党员,退休前系江永县科委正部级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
家父的主要经历如下——
1944年春—1952年上期分别就读村邻私塾和原花坞井乡第八村初级小学;1952年下期—1954年上期,就读大江口乡高级小学;1954年下期—1957年上期,就读东安县第一中学;1957年下期,回农业社参加生产队劳动,担任生队记工员;1958年秋季,被东安县招生办推荐进入衡阳工学院攻读化学工业专业。1960年秋季毕业,被分配到衡阳市煤炭局管辖下的常宁松柏炼焦厂,担任技术员兼化验室副主任。1961年11月被调重新组建的零陵专区,分配到江永县商业系统工作,任县供销合作总社指挥科干事。1964年,随零陵地区社教工作队去宁远县中和公社搞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任工作组副组长。次年全面社教期间,调江永县所属贸易公司,任该公司领导小组副组长兼秘书。1970年5月回归江永县工交办,先后参与县化工厂、县电业局、县铅锌矿、县桃川糖厂、县瓷厂、县冶金化工厂等9个厂矿企业的兴建、扩建和开发,先后担任生产科长,副厂长和总指成员。1983年10月,调任江永县轻工业局,先后任副局长、局长兼党组书记。1989年县轻工局并入县经委,任县经委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91年3月转调江永县科委,任正部级副主任兼党总支书记。1997年7月退休,住江永县城城东路,兼做上级所分派领导工作
家父1957年5月入团,1982年5月入党,连续三届被选为出席中共江永县党代会代表,是江永县第10届、11届、12届和13届县人大代表。先后5次被评为江永县优秀党员和先进工作者,3次荣立永州市二等功和一次湖南省三等功。系科技管理高级工程师,湖南省企业科技管理协会会员,永州市化工协会理事,江永县工学会理事长。退休后仍任江永县老年科技协会会长。2011年体检发现身患重症,连续医治,以致疗效尽失,回到家中,悉然西去。
家父患病期间,承蒙县、部有关领导,有关亲朋友好,多番关心,多次探望,悉心慰问,他本人和我们都深为感动。我们三姐弟将永远铭记在胸,并在此致以衷心叩谢!(致叩谢之礼)
家父是一个在苦难和坎坷中不断奋起的人。
他生长在战乱期间。民国三十三年春夏,家乡沦陷,常跟随太祖母躲避在岩洞里度日;当年秋天,家中遭受土匪抄家和坏人威胁,被迫随祖父母出逃到荷池乡偏僻山沟的荞麦庵和石溪河西街避难;民国三十四年大旱,田地无收,随祖父母搬至石期站西街谋生;次年回村,又常跟随伯父被祖母派送到大街小巷叫卖,帮撑祖父祖母养家糊口。六岁以后,就跟伯父随祖父下田劳动,轻则扯草、插秧、割禾,烧土灰,重则挂田、运肥、车水、送粮。每到夏荒,多被饿得头昏眼花。每年365天,每每早出晚归,很少歇闲。可以说,他是在艰难竭蹶中长大的,也是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完成他的所修学业的。
1958年秋季,正读衡阳工院期间,祖父不幸自尽,孤儿寡母,多人趁机得而欺之,家中所有积攒包括树木竹林即全被当权者“共产”。在衡阳的两年里,除每日三餐,常年身无分文,连牙膏都不曾有过,虽多次写信回家求援,都累累落空,毕业时候,只得被迫把床上唯一的家织布单被和身上的夹裤卖与人家尝还历次所欠同学债务。
1984年以后,生活基本好转,家母连续害病,先在县城就诊,后到省城医治,再转桂林陆军医院救治,孩子小,帮手缺,家中本就负债累累,到得1988年4月5日,母亲不幸早去,落得人财两空。所带给他的打击,有如天塌地陷,而留与他的境遇,更如雪上加霜。
1993年前后,为了为县工业战线搞活经济,企图救活几个工厂,不料与当时县的主要领导闹翻。该员见他不甘示弱,竟然恼羞成怒,主观武断地将其“双开”,每月只发60元生活费,其打击之大,其伤害之深,比前面所列的多项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好在省、市领导英明,半年后给其改正平反,恢复名誉继续工作。
家父是一个做人认真办事一丝不苟和很重感情的人。
他从小就比较机灵,天赋较高,加上祖父母严格要求,在做人上特别认真。他的衣食住行和行为举止,都很讲究,字写得很好,说话都很注意分寸。他不贪不占,不随便接受别人的馈赠,而对于他自己费力费钱所得的东西,却总是千方百计爱惜,管好。他在东安一中毕业时,学校归还的小板凳,许多同学都丢了,他却将其带回家来,一直被家人用到现在。祖母在世时常要我们学习他,说,“他苦家出身,对自己即使是不值钱的东西也很爱惜。”
他无论在常宁,还是以后被调到江永,无论是当员工还是当领导,总是深入细致,以身作则,先人后己,正直公道,群众口碑很好。在他的周围,常有人称他为“好老头”,还有人叫他“李青天”。临去前,还念念不忘他所负主责的县老年科协工作,念念不忘他的兄弟姐妹、侄男侄女。念念不忘曾经与他共过事和帮助过他的老同志、老相识、老朋友和老部下。
家父是一个扬善忌恶爱憎分明和知恩必报的人。
他常常同情弱小,厌恶作威作福。崇尚真抓实干,反对夸夸其谈。不媚上,不怕打击报复。对那些曾经小看过自己的人,他一直把它当作动力,并以此下大决心不断打造自己,教育后人。常说“要发愤图强,不要被人小看”。这也是他后来遇着许多困难甚至于被当局“双开”都不愿低头的重要思想动力。
他在衡阳读书两年,因为手中长时间身无分文,祖父已经去世,实在没办法可想,不得不写信向原曾与父亲有一点瓜葛的亲朋好友求援。在他的全部希望落空之后,小姑奶奶抠出不多现钱给他汇了几块去,他一直铭刻在心,到得此次患病,还念念不忘感恩戴德。
家父是一个孝敬祖母孝敬父母关心兄弟姐妹的人。
太祖母在世时,他也一直孝敬年近九十高龄的太祖母,每从外地回来,尽管身上只有几角几分零票,自己不吃不喝,也不忘给她带点吃的东西。
祖父在时,他总言听计从。1957年春上,家里眼看连买油买盐的钱都没了,他便动起了脑筋,在村周树上折了些槐花片子准备卖与供销社,祖父不知这些东西可以变钱,又正急着找他做事,见他还在忙那闲事,一气之下,除将他大骂一顿,还将那些他花了不小力气才弄来的“宝贝”撒的满地都是。他深知祖父艰难,并没当面顶撞,而是平心静气把那些被撒得到处是的东西一点一点地收拾起来,然后顶着毒热的太阳提到大江口卖与乡供销合作社,换回了家里最急需的菜油和食盐,还给祖父买了正缺抽的几皮旱烟。祖父特感动。1958年9月,他正在衡阳读书,突然听说祖父去了,就昼夜兼程,一回到家里,就跪倒在祖父的灵牌前面,哭得肝肠寸断。
祖父去世以后,他极体贴孀居的母亲,第一次领到微薄工资,就将大头寄回家来,使得精神几乎崩溃的母亲得到极大的安慰,这一举动,对于挽救整个大家庭的崩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他参加工作后,一直关心祖母的思想和生活。一回到家里,除买些吃的穿的,还向祖母问寒问暖,给祖母亲梳头,洗衣服,晒被子。从小到大,态度特好,从未大声顶撞。据大伯说,祖母生前的衣物用具,基本上都是给准备的。祖母的老年屋就是他在很不一般的境况下,一个人出钱从江永的大山沟里给买下运回的。
祖父去世时,三叔和四叔都很年轻,对于是否让他们继续读书,很是支持大伯意见,不仅出钱出力,还常常写信进行督促指导,让他们都完成了初中学业。在1967年起造下面那座土砖屋时,他节衣缩食,不仅思想支持,出钱担的还是大头,把自己抽烟节省下来的钱都寄了回家去,让家里的每个弟兄成年后都有个安居之所。
对于姑爹和姑妈的生活和健康,他也常常记挂在心。总说姑妈过早被祖父母嫁出太不忍心,也总为姑爹原来家庭负担太重而难以入眠。
对于他的各个侄男侄女外甥的读书和成长,他不仅常常督促勉励,还在经济上给以力所能及的支持。为了能让他们中的无工作者能有事做,快到退休了还决计在江永办个小工厂,结果,目的虽然没有达到,但那番良苦用心和昼夜操劳,还是极其难能可贵。
他对自己子女的要求从来十分严格,即使是我们母亲早去,也从不娇生惯养,从不放纵护短。总是现身说法地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要我们正直做人,尊老爱幼,关心他人,努力工作。在得知老家硬化村级公路时,令我们姐弟捐款二万余元,成为全村的最大捐款户。
如今,七十五年弹指即过。伯父说,“在我七十多年的生活中,我只觉得我家二弟是个好兄弟。他的血液里,流淌着的是中国最广大劳动人民的勤劳,节俭,正直、善良、聪慧与光荣。”
他热爱祖国,在对越自卫反击期间,他曾率领他的下属到中越边境冒着枪林弹雨支过前。他热爱家乡,关心贫苦,村上不少人托他办事,他都诚心诚意。他少年丧父,中年丧妻,他却从不懈怠,从不退缩,始终昂扬向上。他立场坚定,爱憎分明,牢牢记取前人忠告,痛恨那些残害家人的丑类和所有的贪官污吏。他不计较别人的无心之过,在必要时刻,他还能舍弃自己和小集体的利益,让别人获取方便。他很能开动脑筋,善于独立思考,讲究斗争策略,善于处理种种复杂的人际关系。他很自尊,他讲究涵养,也很尊重别人,时刻关注全家后人的出路和团结。他吃苦耐劳,勤俭节约,最反对讲排场和铺张浪费。他患病后,与疾病作着坚决、持久和绰有成效的斗争,表现出了不凡的坚忍和不寻常的坦然。
他是我们的好父亲,也是一位时时处处最为我们着想最为我们操劳的长辈和亲人。他的去世,无论是对国家对单位对四邻,特别是对我们姐弟都是重大损失。他永远不曾好强,更永远不曾富裕,但他却永远是我们三姐弟做人的楷模和前进的总动力。
我们一定要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各位长辈、各友好人士的教育和帮助下,求同存异,加强团结,努力学习,努力工作,奋发向上,把父亲希望我们所要做的大事小事做得更好,让他永远放心,开心。
呜呼!——我们最敬爱的父亲,你就一路好走吧!
(2013年8月12日下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