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8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上评|“我本是高山”争议,都收敛一下戾气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20 18:05: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刚进入点映阶段的、讲述张桂梅校长事迹的电影《我本是高山》,遭到了海量刻薄的恶评,甚至将电影的问题上升到了“厌女”“抹黑张校长的信仰”,并且还在鼓动举报、封杀。而该部电影的编剧则以“你奶奶我生来就是高山”回怼。
之后“中国电影报道”(网民口中的“六公主”)也高调反驳:这是“有组织的诋毁声音”,“节奏大师”表面为了张校长好、为了女性好,其险恶“狼心”昭然若揭。这又引发了网友反呛,一时间网上一片乌烟瘴气,戾气四塞。
“恐吓和辱骂决不是战斗”,偏执和暴戾也不是文艺批评,同样也不是对待批评应有的态度。
近日,中央网信办正在开展“清朗·网络戾气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治理的乱象包括:组织粉丝群体使用平台“举报”“反黑”等功能,恶意批量举报他人;发布娱乐、体育、电竞等领域拉踩引战、恶意炒作言论。中央网信办还特别点名了“性别对立”问题。
但是,让人遗憾的是,在这部《我本是高山》的电影的讨论中,几乎把前述网络戾气的突出问题都上演了一遍:从拉踩引战到搞“举报”、闹封杀,从言语刻薄到“性别撕裂”。
任何文学作品都不能逃脱批评和审视,正能量主题电影也不能例外。但是,不能咬着后槽牙搞批判,不要抱着将一部片子置于死地的心态做点评,更不是为了逞一己之快,故意把对电影的批评拖向“性别撕裂”的泥淖,为追求轰动效果不惜挑动族群对立。
《我本是高山》电影海报
网友指出,电影当中当一名女生的酗酒父亲被“改编”成了酗酒妈妈,被认为是“反女”。而“中国电影报道”给出的解释是,在电影后续中张校长不仅拯救了这个女孩,还拯救了这位母亲,让她在华坪高中开启了自己的新生。
这样的改编好不好,可以讨论,可以批评,但讨论的前提是:尊重艺术创作规律,允许“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基于是否丑化了张桂梅的艺术形象、是否影响电影主题表达做出评论,而不是基于性别的站队、偏执的撕裂。
特别是,针对电影中张校长思念自己去世的丈夫的情节,有一些人定性为“把张桂梅的伟大丑化成为失去丈夫的寄托”,称之为“厌女”“反人民”,乃至上纲上线到“抛弃人民史观”。这到底是批评一部正能量电影的文艺创作,还是挥舞着性别主义的锤子,发泄胸中的暴戾?
就电影的创作方来说,也要容得下尖锐的批评和中肯的意见。一张嘴就是“你奶奶我……”,可谓是斯文扫地。无法想象说出这种粗鄙话语的创作者,如何能体认张校长的奉献精神的?
至于“中国电影报道”,请少一些“正义的‘六公主’”的傲骄,多一些对普通网友的倾听;少一些“有组织的”“来自海外”的对抗表达,多一些有理有礼的解释;少一些火上浇油,多一些春风化雨。
戾气是非此即彼的简单判断、不合即骂的暴戾心态,戾气当道,恶意喷射,人与人之间成了“狼与狼”的关系,没有人是赢家,只会毒化网络生态,让人心对立,让表达空间逼仄,让文艺创作枯萎。各方嘴里都说着要尊重张校长,可是键盘之下有多少是对“提灯者”的敬畏,有多少是藏不住的暴戾?都收敛一下戾气吧!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