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3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67)

[复制链接]

1057

主题

16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27: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 仲 华 随 笔 连 载(67)    08-05

    唐仲华,女,湖南东安人,1945年5月生,中共党员,中师文化,小学高级教师,担任过两届县政协委员、县侨联委员和地(市)侨联代表,种过田,当过群师,曾先后32次被评为乡、县、(地)市先进工作者,被誉为“妈妈老师”和“常胜将军”。她自学成才,能歌善舞,生活经验丰富,在互联网上发表报道、小说、诗歌和散文多篇,很受读者欢迎。下面决定断续地转发她的多篇随笔,希望读者欢迎并给予批评指正。  李浩然2011-09-02于长沙

六十七   我们母亲(9):在羞辱中坚持

在旧中国,传统女性最要紧的是“贞节”,哪怕丢了性命也要让它完整无损。那些所谓“三从”“四德”,就是围绕这一中心而设计的。我们母亲出身书香家庭,少年时代,还专门读过《增广贤文》和《女儿经》之类的传统旧书,那种“宁死弗辱”的思想,早就在她的头脑里根深蒂固。

那还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期的事——

一个星期六的下午,我与姐照常背着书包回家,进得大门,就听得母亲在房里伤心哭泣,我们感到奇怪。等我们将房门推开,母亲反倒不哭了,可看那双眼皮,还是肿得像两只大核桃。我们轻声问她是谁欺侮了她。她什么也没说,只是用手擦着怎么也止不住的泪水呆坐在那里。

七奶奶德高望重,和母亲关系一直很好,我和姐见再也劝阻不住,就跑到上屋里去请七奶奶。经她再三开导,母亲才说了这天上午的有关经过……

原来前段久晴不雨,小河一天天变浅起来,筒车再也转不动了。早饭后,担任组长的卫生伯不得不召集指望那架筒车的村民开会。

卫生伯说:受筒车灌溉的各家农户,都要派出一个主要劳动力去筒车处累坝;凡不去的农户,从第二天起,一律停止供水。

乡下人说:“有收无收在于水。”母亲想:水稻已经长到这拔节的节骨眼,整个春天起早摸黑种出的庄稼总不能就看着它白白旱死。自己男人不在家,该去还是不该去?就问卫生伯:“卫生哥,这下河的事,像我们妇女人家,是不是也要去?”

卫生伯说:“要么你就干脆不要水,要么你就莫去。”因为那时刚解放不久,任何人家都不可能雇人;而且即使政策允许,母亲也拿不出钱来。

正在母亲犹豫时刻,梅英伯母走下来了。因为她就在这年春上没了丈夫,听了组长的讲话,就有心和母亲商量。

母亲说:“还是去吧。到了河边,他们男人下水,我俩就请大家安排在干的方做个帮手吧。”

到得工地,领头的就真的安排母亲和梅英伯母在水浅的地方搬运鹅卵石。她们两个当然很感激大家,说了很多好听的真心话。

当大家把拦水坝垒到一定程度时,河水也就上升了。男人们怕没裤子换洗,把裤腿卷了又卷。其中一个30出头的光棍“老戆”,不管有否妇女在场,当众就把自己唯一的短裤脱下来,让那很少见阳光的稀罕物高高扬起,嘴里还流里流气说着一些很难入耳的下流话。

梅英伯母平时比较泼辣,见到这情景,首先觉得是我母亲经受不了,就骂起那“老戆”来,说:“你那脱裤的男人不要脸。脸上巴着女人那个牝!”

“老戆”听梅英骂的尖刻,也就有意发挥,说:“我就是要脱给你看。谁叫你家没得大男人?”

梅英伯母也不让步,顺手捡起身边的马拉牯去砸他。老戆也就更加得寸进尺,说什么“谁叫你没男人?要是有男人,还不天天晚上和男人睡觉,尽玩这东西……”

母亲是个最讲自尊的人,见到这情景,就只低着头一边拈卵石,一边缀泣,恨不得地下即时长出个大洞,和人一块藏进去。

好在俊大伯在场,见这情景,就跑过去给那大戆直扇了两耳光。还教训他说“你不见五嫂也在场吗?”大戆虽有收敛,但还是乱骂一气。

母亲回到家里后,只觉自己命太苦,要是自己不是女人或者他爸就在家,自己怎会当众受到这等羞辱?因而也就一直伤心痛哭,连饭也没心思煮。

待到七奶奶骂起那大戆真是牛马畜牲时,母亲还痛心地说:“这些年来,我所受到的羞辱也不是这么一次两次了。我真不想活下去了!”

在七奶奶在问起她其他遭遇时,母亲还说起了另一件使她很是难以对付的往事——

原来,近一两年来,隔壁牛大伯两口子常闹矛盾。牛大伯每天晚上就借故搬到和我们家只隔堵墙的单间居住。

那牛大伯大约早就想占我们母亲的便宜,一到晚上,就有意捧着个他平时爱弄的破渔鼓筒到我家堂屋里唱渔鼓,什么《十八送》,什么《小寡妇上坟》等等。有时唱得起劲,还想找个机会和我们母亲搭讪。

母亲当然深知他的“醉翁之意不在酒”,但又不好辞绝。久而久之,他以为母亲不说话就是默许,因而不但呆的时间长,说的话也更加露骨。

母亲见情况不对劲,就将我们姐弟三个带到房里,把房门闩紧,让他一个人没趣。

我们三个人小不懂事,尽埋怨说“这房里太热”。母亲只好无奈地开导我们说,“热惯了,也是一样的。”

有一天晚上,那大伯竟说要和母亲谈谈话,还想伸出手来拉母亲。母亲只得急急拐进房里,把我门几个人都大声叫醒……

七奶奶听到这里,也就更加气愤,拄起拐棍就要过去骂那大戆和那个居心不良的所谓“牛大伯”。

母亲想了想,说:“难得您老一片好心肠,只怕骂出了影响会更不好。所以,我一直都强忍着。”最后,母亲说:“我只看着这三个孩子可怜;要不,我早就不想活了!”

母亲在父亲离去时还只33岁,到得1952、1953、1954年,也只三十六、七岁。人在这等年龄,尽管生活清苦,一个女性的正常要求还是众所周知的。而在这等年龄,那些想沾便宜的男人虽然为数不太多,但也确实不少。可以说,在那些年里,母亲除了在物质生活方面要承受很大的压力,在精神折磨方面,所承受的压力还要大过若干若干赔!  

而今,我与我姐和我弟都已年过花甲,对母亲的当年的沉重压力,当然也就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体会。就这一点说,我们母亲的人格力量,确实能令我们和其他许多人肃然起敬。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057

主题

1611

帖子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562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6 15:49:04 | 只看该作者
母亲的人格力量,都能令我们这些做子女的肃然起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