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8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治疗艾滋病,不应只是医生们的“孤军奋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2 12:04: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12月1日,是饱受各界关注的“世界艾滋病日”。

多年来,艾滋病因其传播途径的隐秘性和终身难以根治的严重性,一直饱受社会的关注。“共抗艾滋”已不再是只针对医学界的责任,也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挑战。北京协和医院感染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感染性疾病分会主任委员李太生介绍,目前我国新增HIV感染者呈“两头翘”趋势,其中一头就是青年人群体艾滋病病毒感染量持续上升,使青年成为了“防艾”“治艾”的关键群体。我们作为青年群体的一员,必须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这场长期的“战斗”中。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在艾滋病防治工作方面已经取得长足进步。2024年,我国艾滋病治疗覆盖率与成功率均已经超过90%。放眼全世界,随着医疗技术的迅速发展,艾滋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已明显改善,也给未来艾滋病成功治愈的希望带来了可能。

尽管如今在艾滋病防治上取得了显著进展,但艾滋病的传播形势依然严峻。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累计报告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132.9万例,报告死亡47.4万例。根据《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公布的数据,2023年报告新感染艾滋病病毒青年学生3010例,每100个感染者就有90个以上是经性途径感染。这些数字背后,不仅反映出疾病的高传染性,也暴露出青少年群体在生活方式管理和价值观念上的问题。因此,加强预防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成为拦住疾病快速传播的“防火墙”。2017年12月,北京海淀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海淀疾控”曾公布了10例青年学生艾滋病患者感染流调信息,全部源于不正当的性行为。绍兴疾控中心,在2024年1—10月报告的青年学生病例中,90%经性行为感染。这反映出,在初高中阶段,由于生活范围相对封闭,艾滋病通过性途径传播致使青年学生感染的概率相对较低。然而,当这些年轻人进入大学或成年后,生活圈扩大,好奇和冲动极易导致他们涉足高风险行为,从而增加感染风险。此外,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碎片化也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快速冲击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凡此种种,我们更应该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应从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保持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在课余时间,努力增进对性与健康方面的了解,做到洁身自好、遵纪守法,更要深刻认识到疾病的严重性,切忌抱有侥幸心理。只有每个人都从自身做起,才能有效阻断疾病的快速传播。

其次,要从身边做起,构建起隔绝偏见与歧视的“防护网”。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不仅仅局限于不当性行为和吸毒等非法行为,还包括母婴传播,以及日常生活中可能被忽视的血液传播风险,例如青少年中流行的纹身、纹眉、洗牙等活动,若操作不当也可能成为感染途径。

我们不能因为某些人的不负责行为,而对所有艾滋病患者产生偏见,甚至剥夺他们正当的健康维护需求。事实上,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限,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与艾滋病患者正常接触并不会导致感染。因此,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该在思想上保持理性,拒绝成为偏见的传递者,更要积极传播正确的反歧视理念,给予艾滋病患者更多的理解。做到知“艾”、防“艾”、不歧“艾” ,努力消除对艾滋病患者的偏见与歧视,让这种改变与医疗技术的进步同步推进,帮助社会逐渐摆脱对艾滋病的恐惧。

今年11月中旬,中国疾控艾防中心发布了今年“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海报,展示了来自不同年龄、性别、岗位的人们齐聚在红丝带周围,传递“社会共治,终结艾滋,共享健康”的理念。这表明抗击艾滋病并非是医生们的“孤军奋战”,而是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要实现“让健康者不患病,让患病者少死亡,让死亡家属有保障”的目标,需要青年人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愿艾滋病患者们都能早日康复,愿全社会共同携手早日让世界有爱,让世界无“艾”!

作者:周镁晗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