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95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警察劝架标语何以走红网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20:30:58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一张劝解别打架的标语,走红网络。经了解,此标语其实是海南白沙县公安局挂出来的,因年前发生一起打架事件,打输的那位住院了,打赢的被抓了。挂出这条横幅后,“春节期间一起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没发生”。(2月8日澎湃新闻网)


微博上@中警安徽 发布的信息

  在日常生活中,宣传标语随处可见;有些宣传标语千篇一律、陈词滥调,难以引发公众的情感共鸣与心理共振。这样的宣传标语犹如一个徒有其表的“稻草人”,让制度善意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甚至形同虚设。直白、生动的“劝架标语”,却实现了道德价值与使用价值的有机结合,得到舆论普遍的肯定与认同。

  伴随着社会变迁,宣传标语越来越“接地气”——缩短互动距离,修补交流裂痕,宣传标语的“亲民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用老百姓看得懂、易于理解、便于传播的方式来进行宣传,有助于提升“不要打架”的社会认知。“打输住院,打赢坐牢”用简单却不失有力的方式告诉我们——打架是要付出代价的,打架的最终结果可能是“双输”;既然如此,又何必互相伤害昵?

  打架作为一种社会冲突,是人们内心不满的一种外在表达方式。在社会原子化、利益碎片化和人际关系干燥化的当下,“一磨擦,就很容易起火”;许多时候,打架并非源于核心地带的利益博弈,而是源于鸡毛蒜皮的意气之争。“只要一轻率,人就会犯糊涂”,一些人在冷漠、暴戾等不良社会心态的裹挟下,对他人拳脚相向。

  “劝架标语”直白生动地告诉人们,打架没有胜利者。那些“打赢”的人们尽管赢得了“脸面”,却要接受法律的规训与惩罚;更何况,在文明和法制观念逐渐深入人心的当下,打架能否“脸上有光”,依然是个未知数。“劝架标语”的初衷,在于在失范行为与非失范行为之间建立清晰的界限,提升公众对“打架不可取”的价值认同。

  “劝架标语”一方面具有浓厚的目的性和倾向性,另一方面也具有鲜明的行业色彩和时代特征。与一般的宣传标语相比,“劝架标语”并非自上而下的简单、粗暴的震慑,而是犹如家人柔中带刚的劝说;融入了“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的“劝架标语”,缩短了不同角色间的社会距离,以接纳融合取代了对立排斥,实现了从“俯视”到“平视”的转变。“劝架标语”尽管直白,却饱含了公共部门价值观念的转变和人文关怀的提振。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认为,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治理从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柔和、间接的教化模式过渡。从“你怎么样,我就怎么样”到“为了不怎么样,你不要这样”,“劝架标语”不仅是一种话语表达的更新,更是一种社会治理观念的重塑。(南方网杨朝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