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世界再大 亦要回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1-27 21:3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爆竹除岁,春风送暖;千门万户,新桃旧符。中国的农历新年,大概是最有民俗感的大日子。候车室里“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的气氛,早就氤氲在中国的东南西北。天津大妈摆射击摊案二审改判缓刑,她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无锡养老院的老人在墙上写下“倒计时”,盘算着女儿接其回家过年的日子;在葡萄牙进行完最后一场热身赛后,广州恒大全队就地解散回家过年……寒来暑往,秋实春华。春节对于亿万中国人来说,只有一个共同的方向——家。
  发改委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今年春运道路运输是25.2亿人次,增长1%;铁路运输3.56亿人次,增长9.7%;民航5830万人次,增长10%;水运4350万人次,增长2%。一言蔽之,越多人出门,越多人回家。就像网友说的:春运,就是把自己挤成一张照片寄回家。
  浩荡九州,辽阔宇宙。家是一碗热汤的温存,家是一种图腾的力量。
  2016年,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成功申遗。传统民俗与家国文化在朋友圈成为热词。千百年来,星移斗转,而无论经济社会如何发展,“对一个社会来说,家庭的生活依托都不可替代,家庭的社会功能都不可替代,家庭的文明作用都不可替代。”中国人的家,更像是个家。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有一针见血的阐释:中国乡村秩序是从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开始的。此后时空流转,纵使百转千回,讨生活也好、讨理想也罢,走出去的中国人,还是会被故土的浓烈情思所牵绊。从这个意义上说,过年回家,大概是三件事:一是省亲,慰藉思念之苦;二是乡愁,归于故土之亲;三是仪式,濡染精神传承。
  “天下之本在家”。回家,完成精神皈依之外,更是涵养家风的必经仪轨。回家过年,父母的唠叨,长辈的叮咛,无论嘘寒问暖、抑或逼婚催债,总是牵挂寄托,都是儿女情长。繁琐中有真意,关切里见真章。《周易》的《家人》卦说“正家而天下定矣”。或因如此,家规家训在2017年仍会被“划重点”。从300户全国文明家庭,到鸡年春晚对家风的传扬……我们越来越发觉,一个家庭的“核心价值观”,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基本品性,是一个家族最宝贵的精神财产,更是家族成员“三观”的基石和自豪感的泉源。此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0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4.5%的受访者认为制定家训有必要,其中27.3%的受访者认为非常有必要。
  家是一个磁场,隔千重山、离万重洋,仍会左右或影响你的认知与判断、价值与情感。某种意义上说,13亿多人的和衷共济,就是4亿多家庭的撸起袖子加油干。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有爱的地方就有家,有家的地方就有暖。未来澎湃,征程辽远。春运摄影师曾为一帧站台上的照片写过这样的话:房价疯了,我们有蜗居之所;物价涨了,我们有清水挂面;亲爱的,日子还在继续,生活还在路上……是的,只要回家,这里便是春风浩荡。那么,再大的世界,也挡不住思归的心与眼。
  (来源“光明网”,作者“光明网评论员”)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