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济南都市频道报道,最近有网友爆出,在济南王府池子附近,一名乞讨人员拿着一个筐子,上面一张二维码照片亮了,网友惊呼,现在乞讨人员都信息化,可以用微信支付了,简直太可不思议了。据周边居民反映,更有甚者,还有带着POS机来乞讨的。 如今已是智能手机时代,有资料显示,2016年,我国手机的普及率超96部/百人。“二维码乞丐”的出现,是搭上了“互联网+”的顺风车,公众对于支付方式的升级本无可厚非,但一张二维码甚至一台POS机背后潜在的智能手机、合法收银机构等高昂的“行乞成本”是否意味着乞讨行为本身成为一种骗局,却为大多数公众所不容。
从过往经验来看,行乞者中的确存在很多身体健全的职业乞丐,通过各种高超的化装技巧、表演功底,伪装成肢残人士来博取同情。他们一些纠缠行人、强行乞讨的行为,更是对公众自由的严重侵犯。相比妨碍城市形象,此类行为的更大危害在于对不劳而获价值观的推崇。 为此,我们希望政府和社会通过认真排查,加大对生活真正陷入困境者的救济力度;但是对于那些有劳动能力,却企图不劳而获的人,则应该继续加强整顿和规范,对于野蛮行乞者更应予以必要的惩戒。 二维码和POS机已经让行乞与行善悄然变味,但更重要的是,不能让“富乞丐”堵死了真正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的最后求生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