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9月27日,一张题为《致中共安化县纪委书记邓有良同志的决斗书》的“大字报”,被张贴在湖南益阳市安化县大福镇原东山乡政府、八角庙、群众桥、谭家桥、仙神市桥等显眼处。一天前,与大字报内容相同的网帖,已经出现在湖南本地论坛上。
据澎拜新闻记者的调查,“挑战者”是益阳市人大代表、大福镇建和村原村支书宁红山。之所以决斗是因为,宁红山认为邓友良“包庇”被其举报涉嫌贪污的建和村原村委会主任郭庆松。而邓友良则认为宁红山“无纪律,无规矩,有重大经济问题”,自己因未按宁的意思查办郭,而遭“挑战”。
在宁红山和郭庆松“互掐”的两年多里,县镇两级纪委先后三次成立调查组。然而,调查组并未查清个中是非曲直。由此,认为受到打击报复的宁红山直接向县纪委书记邓友良下“决斗书”。
很显然,这“决斗书”切切实实的写出了举报的悲哀。
联想到最近的新闻,的确是正如有网友所说的,村长和家属已经成了最危险的人物。比如说,被用射钉枪杀死的河北一村长兼村书记何建华;发生在陕西延长县的村长及其家属惨死案;还有昨天发生的广西博白县一村民持刀砍死村主任并致3死案。这3起案件之所以令人印象深刻,是因为都是针对的是当下社会的基层治理者村长。由杀村长一人到杀伤多人,事件不断升级,很显然与11月15日被依法“处死”的贾敬龙有关。
贾敬龙是河北村长何建华被射杀的凶手,在他被处死后,媒体曝光了大量的与此案件相关的信息,由此我们知道了,这起射杀案件竟然还有不少的隐情。
隐情是这位杀村长的凶手贾敬龙,是因为住宅被强拆,个人财产利益受到暴力侵犯后,在近两年时间里,不断的寻求权力救济未果下的“定点杀人”。按照媒体的说法,在2013年5月份住宅被强拆后,贾敬龙“先后去过高营镇政府、长安区信访局和石家庄市信访局,以及市政府、市纪委。这些材料仍可在一些网络社区论坛里找到”。然而,并没有结果。于是,在2015年2月19日贾敬龙射杀了侵害他个人权益的“为首者”村长兼村支书何建华。
至于有没有自首的情节,有很多的证据,但是只能以法官的判断为准.反正一审二审,甚至最高结论都是认为贾敬龙“罪该处死”。而这样的“事出有因”的杀人,有很多的网友揣测或推断了可能的社会后果及其影响。
没有想到的,事实却是真实的发生了。这个可从近期的与村长有关的暴力凶杀案看出,凶手不是“定点”杀村长,而是牵扯到了村长的家属,如15年前发生在山西的胡文海案件一样。这样的后果,令人不寒而栗。难道说当下的社会中,最基层的治理者竟然成了最为危险的岗位,甚至也连累了家属?
在发出这样追问的同时,我们也在想,难道说这些凶杀案件的发生就没有任何征兆吗?今天《澎拜新闻》曝光的“决斗书”,让我们看到了一丝端倪。就是说,当在乡村积累的矛盾没有被“处理”时,或者因为种种利益的“纠葛”而处理有“水分”时,就很容易引发矛盾的升级,及至酿成惨剧。
其实,发生在湖南安化县建和村的举报也是特例。如果说这两位村干部配合默契,也就不会发生“互掐”;如果说这村长和村支书的职务被一个人一肩挑,也就不会发生有人胆敢挑战村干部的事情;如果村长与村支书中,其中有任何一个人性格非常强势也就不会有冲突;如果其中一方没有非常确凿的“证据”,也就不敢举报,等等。很显然,之所以能够“互掐”三年多,也包括举报三年多,正是没有这些如果的发生,而恰恰是这些“小意外”促成了村干部之间的相互举报行为。
按道理说,各级领导管理部门非常的健全,各级纪委监察部门也十分的尽职,各种举报渠道与处理都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实际上,举报并不能解决问题。比如说吧,发生在安化县的这起举报事件,就没有得到“好”的处理。在这里,不说公正或者公平,而只是强调“好”,是因为在官方的调查结论出来前,只能这样说。毕竟,我认可宁红山的说法,对举报的具体事例官方并没有说明,也包括被举报者郭庆松反举报的问题。
对举报的问题是“大而化小”,总不会是有关部门有关干部也有“利益”牵扯其中吧?要不是这样的话,官方的处理通报纯粹就是“和稀泥”,各方打五十大板的做法了。否则话,其中的举报者宁红山不会继而要求与县纪委书记“决斗”。
说实话,“决斗书”也只是个噱头,目的是要引起社会各界的注意,从而让举报的问题得到解决。能够看得出,这已经是宁红山无可奈何之下的选择了。三年里两个人“互掐”,也是公开的举报,问题却得不到解决。哪怕宁红山是市人大代表的身份。而双方都免职的处理决定,明显的就是只要平息事态,根本不想弄清是非曲直。也难怪,宁红山认为是县纪委书记,他决斗的对象邓友良“干涉”和不作为了。
遇到一个“强势、蛮横、不讲道理,无纪律、无规矩”的原村支书和现任市人大代表,让县纪委很是被动。以至于当记者采访县纪委书记时,邓友良公开指责乡镇党委“担当不够”,在这个过程中大福镇党委书记处置不当,没有发挥集体的力量。举报三年,三次调查组,可问题就是没有得到解决,很显然,“担当不够”的不仅仅是乡镇党委吧。
到此,我们就发现了为啥举报屡屡没有效果的原因了,就是相关的部门“担当不够”。担当不够,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些村干部们的上级部门或者也有利益牵扯其中,在处理上只能是“缩手缩脚”,不敢公正处置。而结果就是无法解决问题,让“较真”的举报者,只能采取极端手段了。
举报是悲哀的,但凡有点余地,一般不会撕破脸。而举报往往也只有掌握内情的人,才有资格。对当地官方来说,要是没有利益“纠葛”的话,对付举报其实真的很简单。只要按照职责,调查处理就好。处理上,属纪委的归纪委,不属纪委的交司法部门就行。至少,应该对举报者的举报有个合理的说辞。然而,当有利益“勾连”时,也就不敢公正处置。不作为的后果,就是让举报的问题成了一场极端冲突的“地雷”。由此可见,基层治理者村长们的危险,表面上看是因为凶手,实际上恰恰是不作为的“有关部门”。本新闻中,“决斗书”既是举报的悲哀,也是对不作为的“挑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