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全城买土豆”距离“职业农民”有多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7 14:14:2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1月5日起,青海六旬老人马先生来深圳卖土豆遭遇滞销无奈堆放街头。11月14日,了解此情况的深圳市民将此消息发布至网络和朋友圈,引起市民的接力转发和关注。受此影响,马先生的32吨土豆几乎一夜卖光。(11月16日《南方都市报》)

马大爷手捧土豆,向帮助过他的好心人致谢

  市场经济是残酷的,农产品滞销早已见怪不怪。然而,经由微信朋友圈发酵,“全城买土豆”成为了一个温暖的故事。融入共同体意识的“微公益”,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强大能量,众人拾柴、聚沙成塔,共同成就了“全城买土豆”的传奇与佳话。一个外地老人的命运,就这样不经意地被网络改变了。

  面对素不相识的陌生人,深圳市民并没有麻木、冷漠地视而不见,而是运用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帮助他人的“成人之美”,让一位老人走出困境。对于参与“全城买土豆”的市民来说,举手之劳可以点亮并温暖别人的世界;“助人自助”不仅切实地裨益了他人,也能够让自己收获快乐、认同感、成就感等愉悦的心理体验。

  在眼球效应时代,经由他人的帮助,这位老人意外地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当个体遭遇公开化,当自身的利益诉求社会化,这位老人才会享受“全城买土豆”带来的立竿见影——滞销的土豆几乎一夜卖光,依靠的并非农产品内在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而是依靠捉摸不定的公众注意力;这位老农是幸运的,却并不见得所有的农民都有这么幸运。

  这是一种尴尬的现实,这也是一种纠结的处境,这更是一场激烈的竞争。那些得到舆论关注的弱势群体,往往能够迅速地改变生存生态;那些处于公众注意力边缘地带甚至空白地带的贫弱者,通常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社会支持。鲜明的对比反差,让注意力的争夺愈演愈烈。如果没有新鲜的看点与卖点,缺乏新闻价值的事件,难以进入公众视线。

  为了吸引公众的注意力,一些人在表演性炒作的道路上越走越偏。当观众对层出不穷的表演性炒作感到疲劳、乏味甚至厌倦的时候,一些人就会寻找更新鲜、更大胆、更刺激的表达方式,甚至会突破底线、背离法律。“全城买土豆”一次可以奏效,却并不意味着可以复制推广;解决农产品滞销的关键,在于市场需求与供给的良性互动;那种指望“注意力经济”、“道德经济”屡试不爽的想法,难免想象得太过美好。

  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的当下,传统农民向职业农民过渡的“转型之路”依然是艰难曲折的。没有充分进入市场,没有实现产销对路,让农产品滞销一次又一次上演。农产品滞销是一种市场行为,不能每次都指望着“全城买土豆”这样的道德美谈来化解;只有培养更多的职业农民,让农民在市场浪潮中更主动、更从容,农产品滞销才会减少。(南方网杨朝清)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