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0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网约车之辩,最忌比嗓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0-22 14:19: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一些地方出台网约车新规,社会上对网约车的讨论也很多,但是基本上舆论气氛很平和。可是前几天在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举办的地方网约车发展与规制研讨会上,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市场与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张维迎的发言,却引来出租车行业的反感。全国多家出租车公司联合对此发表了公开信。

  这至少是今年以来出租车公司第二次以发公开信的方式出现在舆论场中。今年6月,上海大众出租汽车公司就曾致信交通运输部,希望对网约车管理办法开展公平竞争审查。无论是发公开信给主管部门,还是斥责经济学家的言论,都直观的表明了一种博弈的深化,这种方式本身无可厚非。但就其具体内容来看,却有诸多值得商榷之处。

  此次公开信中,32家出租车公司联名指责张维迎对一些地方网约车新政的批评具有“文革遗风”,这一本身就带有“扣帽子”之嫌的说法就不去说它了。其不少指责理由,更是让人感觉逻辑错乱与无力。仅举一例。公开信称张维迎认为限制网约车发展将影响就业的观点是“只能暴露自身的骄横无知,以及对中国法制环境的轻视”。但曾几何时,面对网约车对于出租车行业所带来的竞争压力,不少地方的出租车公司是否也同样祭出了将影响出租车司机就业的反对理由?其实,用公开信中的话来说,当今社会,职业的多元化渐成趋势,各种带有创新性的行业从无到有,从无序到规范,已经成为常态,相信每一位从业者都可以理性面对,做出正确的选择——此番理由难道不包括出租车行业自己吗?

  真理越辩越明,在网约车新政上,确实需要一个更加宽松和充分的舆论表达环境。这对于凝聚各方共识,至关重要。在某种程度上,出租车公司以抱团的方式来表达自身的立场和利益诉求,较之于过去的一些过激行为,也算是进步。但正如这次数十家公司炮轰一名经济学家的场面所示,在很多时候,支持网约车的声音,囿于种种客观原因在表达上往往是不充分的,这无疑耐人寻味。不过,好在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到底孰优孰劣,在根本上并不是也不应该靠比谁嗓门大来获得判定,而应是民众的“用脚投票”。这一点,网约车近年来的发展,已经充分展示了其生命力与市场号召力。若非如此,恐怕也就不会出现如此多的出租车公司对一名经济学家的言论大感被冒犯的情形了。

  张维迎称,网约车的诞生宣告了传统出租车行业的死亡,这一点确有言过其实之嫌。但也应看到,传统出租车行业未来到底几何,靠的只能是市场的自由竞争,而非某个人和某个组织说了算。若承认这一讨论的基础,就实在没必要为这种观点动怒。再说,与其说张维迎所指的是传统出租车要面临终结,不若说是那种让出租车和乘客“两头受气”的陈旧管理模式已走到了必须革新的关口。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这次联名公开信声讨的是张维迎个人,但公开信的抬头却是“尊敬的北京大学领导”。这一细节,未尝不是传统出租车行业痼疾的不自觉流露,即到了今天,他们还是寄望于行政力量的出手和做主,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哪怕网约车作为一种市场产物,对于传统出租车的挑战,完全是以市场竞争的方式来呈现。但显而易见的是,若网约车与传统出租车的竞争,判定胜负的,不是市场,而是行政力量,即便出租车最终获胜,也很难赢得人心。

  不可否认,张维迎的讲话中确实有不少属于率性之言,其严谨性有待讨论。但其所给出的观点,却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民众对于一些地方专车新政的焦虑:谁来保证他们的出行权益不受影响?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往往将网约车和出租车以新旧来作定性,其实,无论是新是旧,适合民众需要的,才是真正能够留下的。就此而言,网约车走向的决定权,就应该充分交给市场与民众,最忌讳的恰恰是比嗓门与手腕的市场外力量的角力。若对此还有怀疑,不妨回顾下《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其基本原则的第一条便是,坚持乘客为本,把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和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社会公众提供安全、便捷、舒适、经济的个性化出行服务。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