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沉默的大多数底层劳动者”不再沉默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1 16:01: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个属于所有劳动者的节日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不应该被忘记。在褒奖少数杰出者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他们说声“节日快乐”。
每年的“五一”劳动节,都会有一批杰出的劳动者得到嘉奖、树为榜样。与此同时,大多数劳动者,尤其是占据最大数量级的底层劳动者,将会继续默默无闻奋战在各自岗位上。在这个属于所有劳动者的节日里,默默奉献的劳动者不应被忘记,在褒奖少数杰出者的同时,我们也有必要对他们说声“节日快乐”。
有个事实得承认,底层的劳动者是这个社会的最大多数。但他们和他们的声音却也往往容易被忽视,是名副其实“沉默的大多数”。
上世纪20年代,“平民文学”风靡一时,大量知识分子把目光从过去的英雄豪杰、达官贵人身上移开,转向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到民间去”是那个年代最响亮的口号之一。
此后,知识分子对于底层劳动者的关注一直没有间断。怀着满腔热情,知识精英们抢着为底层劳动者“代言”,并产出许多充满同情和悲悯的经典作品。这些作品意义深远,直接影响了人们的认知,底层劳动者也因此而更受关注和尊重。
只是,无论这些作品怎么经典,永远也无法代替劳动者自己发声。最真切的底层劳动者声音,显然只有他们自己才能发出。不过“沉默的大多数”之所以沉默,主要是受限于知识和语言表达水平,而无力发声。
现如今,随着全民文化水平的提高、表达渠道和方式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底层劳动者通过博客、微博、微信等自媒体,以自传文学、电影、戏剧和诗歌等形式表达自己的声音。这些声音难能可贵,它们的出现,也是一个包容的多元社会该有的象征。但这些声音依然边缘和微弱,而想要融入主流的话语秩序更是困难。
让人不安的是,在不少知识分子为底层代言的同时,也有部分自诩为文化精英的“意见领袖”,对底层声音始终抱着鄙夷和排斥的心态。他们自觉或不自觉以“圈里人”自居,对刚刚冒头的底层写作新秀冷嘲热讽。
每个人都有发声的权利,当底层劳动者具备发声的能力时,那些原已具备这种机会和能力的精英写作者,没有权力阻止,也没有必要“醋海翻波”地苛责。
表达水平永无止境,如果表达能力相对较差就没有权利表达,那和鲁迅这样的大文豪相比,今天大多数所谓的精英写作者恐怕都要搁笔。
1918年,蔡云培发表题为《劳工神圣》的演说,以一个知识分子特有的敏感和同理心,提出“我们都是劳工”的主张。认识劳工的价值,实质是认识自己的价值。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无绝对的界线划分,同理,底层劳动者和专职知识分子写作也一样不存在天然的贵贱之别。
对于不同声音的接纳和包容,体现写作者的胸怀和气度。
在一个多元的社会里,包容不同的声音只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沉默的大多数”如果无止境沉默,是一种耻辱。对于主流话语舞台上的精英而言,除了为底层“代言”或包容他们的声音外,更有意义的任务是“授之以渔”,即深入底层,帮助并培养底层劳动者发声的能力。
让“沉默的大多数”不再沉默,任重而道远。因为相比替他们发声,培养沉默者开口说话的能力显然更难。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