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报道,联合国大会日前通过决议,将每年4月21日指定为世界创意和创新日,并呼吁各国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这一理念写入联合国决议,显示了创新作为推动可持续发展重要动力已获得广泛国际共识,中国方案再次为全球问题贡献智慧。 从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双创”理念迅速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人们发现,原来,我们的社会蕴藏着如此充盈的创新设想、有着如此强烈的创业诉求,只要制度上多一些包容,就能激发起全社会的活力与创造力。 此番联合国大会将中国这一理念写入决议,并非是简单地倡导与肯定,而是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国际共识。这一方面表明,中国方案正在具有全球的普适性,并为全球问题贡献自己的智慧。随着中国经济越来越融入世界体系,中国与世界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呈现出某种“同频共振”,因此,中国提出的旨在破解国内问题的解决方案,注定具有全球价值。 作为一个后发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消除贫困、促进均衡增长,持续增加就业等方面的经验,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样具有借鉴意义。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已连续4年超过1300万人。这其中,“双创”功不可没。据国家工商总局数据显示,仅2016年,全年新登记企业552.8万户,同比增长24.5%,平均每天新登记1.51万户。 另一方面,从全球视野看,不仅存在不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矛盾,也存在着经济增长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当此之时,以往那种单纯依靠资源要素力求快速发展的路径,显然已经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即便依然存在一定的红利,也日渐摊薄,不可持续。因此,通过创新发掘经济潜力、激发个体创造力,几乎成为不二的选项。 特别是,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已经成为现实,分享、共享也不再仅仅是理念,而就是一种现实。每一个人或企业,都有可能从地球某个角落的某个事件或做法中找到灵感,并付诸实施。而这种基于知识、智力、行动力层面的增长,非但不受资源环境等外部世界的限制,反而会激发、搅动固有资源产生“化学反应”。 当然,尽管目前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得到了国际社会普遍赞同,但也应该注意到,“双创”绝不是一项独立的制度,更不是一条平坦的道路。这一点,从国内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的各种权力梗阻以及形形色色的审批,即可明了。 一个国家经济活力的释放,民众创造力的激活,关键在于政府要松绑,要让社会崛起。越是宽容、多元化的社会,就越是有活力和创造力,而一般民众、市场主体的奇思妙想也能够产生,并付诸实施。 当下,基于“双创”的中国方案能够成为国际共识,固然是一种荣誉,但同时也意味着某种使命,即应该以更主动、更积极的努力,推动创业创新,真正成为全球化背景下某种具有可复制性的制度改革。这就要求,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放管结合,让中国“双创”获得持续发展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