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同一辆车我开去检测不合格,车托开去检测就合格了呢?”5月3日,汉中市民张先生对《华商报》记者说,4月28日上午他到汉中市汉台区机动车辆检测有限公司进行车检,车检尾气不合格,花了2200元修车后还是不合格;第三次车检前,车也没修,给车托交了150元,就顺利通过了。 车辆年检俗称验车,相当于给车辆定期“体检”,从源头预防安全事故发生。认真验车是对车主司机负责,也是对社会大众负责。 2014年9月1日,公安部和国家质检总局联合推出车检改革,6年内在用私家车免检,同时将政府职能部门与检验机构剥离,全面推进检验机构的社会化。政府简政放权,把车检从车管部门让渡给社会,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垄断、腐败、效率低下等弊端,为的是提高服务质量。 带讽刺意味的是,新举措在一些地方这种检测却变了味,交钱包过,不交钱检测难过,成为车检线上“公开的秘密”。假装合格的机动车行驶在马路上,将对大气污染治理提出更严峻的挑战,更是对《道路交通法》赤裸裸地挑衅。乱象的存在,不但伤害了政府公信力,也为道路交通安全埋下了隐患。 但问题并没有因此而得到彻底解决,就拿尾气检测这一项来说,对尾气排放设定限值本是用来控制尾气污染的国家强制标准,可设备生产厂商却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盘”,在分析软件上动手脚,让一辆又一辆排放不合格的车辆继续污染,尾气整治变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可见,缺少相应的监督,在人为的干预下,让检测流于形式,社会化的检测机构不过是沦为了一些人的赚钱机构。 作为监管者的车管部门对车检中的种种违法违规行为没有可以漠然置之的理由。依法检测、依法监管、依法追责,放和管要齐头并进,需要及时铲断检测背后的利益链,情节严重的需要追究法律责任,对于不符合资质的检测机构,坚决取消检测资质。唯有遏制住相关人员的寻租空间,预防好车检监管的漏洞,才能保证车轮上的安全和环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