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46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奇的语文阅读题误人子弟不浅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2 09:1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考试,最难最怕,当属阅读理解。答题答错不明所以,丢分丢得痛彻心扉。恐怕有过中学语文考试经历的人,心中都有此共同梦魇。最近,有更多阅读理解题的原文作者,加入了质疑出题方式的行列。媒体报道一位作者的文章被选用为阅读理解材料,自己做题后却尴尬地发现,12分最多拿6分,处于不及格边缘。这位作者还发现,有助于考生作答的文段被肆意删去,他由此不禁发问:“挖了那么多‘坑’的考题究竟能不能很好地测出学生的阅读能力?”(昨日《新京报》)。

看到这里我几乎要哭出来,虽然高考离我已将近20年,但这些答题套路,仍让我这样的亲历者心有余悸不堪回首。回想起来,那时做过的海量阅读题,大多跟阅读本身无关。考试既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不照顾阅读所需的心理和情绪,甚至与平时的阅读训练、考生付出多大努力也无关,考的纯粹是应试伎俩,话说重点,这些考题,至多体现了出题者的跋扈。   

这些阅读题,基本上套路就是:首先用各种生僻知识点和语言圈套(如文学理论、大众哲学选本及国外科普文常见的、经过编译的欧化语言),先把考生打蒙,其次,时间紧迫,你开始慌张,铅笔和目光在答题选项与原文之间来回游移,选项大同小异似是而非,多番抵抗无效之下你开始心理崩盘,随便钩个顺眼的字母了事。这样的测试,别说跟正常人正常阅读没关系,甚至连正常的考试都算不上。

我自己后来念了中文系,用了好多年时间重新学习阅读,并且重新树立起阅读自信。正常的阅读训练,无非三方面目的,一是准确获取信息,二是训练逻辑和说理,三是形成良好的、对于语言和修辞之美的鉴赏力及感受力。以此观之,“挖坑出题法”最大的问题,一是各种聚焦于细枝末节的干扰战术,违背正常的阅读心理,二是文类、文体和文风上,选择目光狭隘,尤其是各种抒情美文,思想羸弱不说,语意模糊所造成的阐释空间巨大,出题者若把自己认为的“中心思想”、“段落大意”定为标准答案,窒息了考生批判性思考的能力,与阅读本应具有的功能背道而驰,可谓误人子弟不浅。   

既然如此,为何阅读题出题者依然钟情于刨坑?难道没有别的出路?我觉得根子还在应试教育上。考试大国,出题者的出发点,依然是考试改卷标准化所必须的“得分点”,有了这样的得分点,涂卡和机械改卷才能缓解阅卷者水平的参差不齐、数量不足和劳动量过大。从出题者的角度,考题既要保证不能大家都死得很难看,又能让一部分考生“拔尖”,只要实现这两点,出题就算完成任务。因此有些是送分题,有些题要看临场反应和运气,考虑到一考定终身下发挥失常的几率,平时训练和考生个人努力程度,能多大程度上提高分数,是个问号。假如中考高考,流水线式阅卷的作业方式不变,语文考试阅读题既人神共愤又无力改观的局面,就会一直维持下去。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