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2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类首次:重庆大学将在月球表面种土豆养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6-12 19:58:03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还记得《火星救援》中,马特蒙达饰演的宇航员被困火星,通过自制肥料种植土豆坚持四年的故事吗?但在地外星球真的能够生长植物吗?
  在2017年全球航天探索大会上,我国多项即将执行的深空探测任务首度公开:2018年我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抵达人类探测器未曾触及的月球背面,由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也将作为“乘客”首次被送入月球表面。
  为人类探索地外星球提供生存保障

△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

  2015年12月,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由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系统”在国家国防科工局等部门联合发起的月球探测载荷创意设计征集活动中,从257个创意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并在我国探月工程的“两总”会上被评定为搭载方案。
  “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月面微型生态圈”总设计师谢更新教授介绍,2018年年底科普载荷将“搭乘”嫦娥四号登上月球,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表面开展生物学实验,并向全球广大民众首次展示月球表面生物生长、光合作用等生物学原理。
  谢更新表示,此次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的研究,将会搭载马铃薯种子、拟南芥种子以及昆虫卵到达月球表面进行栽培和孵化,而这也是为以后人类进入月球乃至地外星球生存提供保障。
  耗时两年多进行大量科学研究
△马铃薯种子和拟南芥种子,正在实验培育。

  为了科普载荷进入月球表面后能工作正常,科研人员正进行着大量实验工作。“月面微型生态圈”科普载荷总指挥、重庆大学副校长刘汉龙介绍,此科普载荷包含了机械、控制、环境、生物等多个交叉学科研究领域,由重庆大学牵头,28所高校参与研究。
  刘汉龙介绍,整个科普载荷呈圆柱形,高18厘米,直径16厘米,总重量为3公斤,内部包含40多个零部件,加上螺丝钉、导线等后有100多个零部件,如何将这么多零件整合并将重量控制在3公斤花费了研究团队大量功夫。
  另外,科普载荷将搭载马铃薯和拟南芥种子以及蚕卵,到达月球表面后将对其进行栽培和孵化。科普载荷主任设计师张元勋介绍,蚕产生二氧化碳,而马铃薯及拟南芥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构建起一个简单的生态系统。
  而通过观察低重力、强辐射条件下植物的种子发芽、幼苗生长和开花的全过程,或虫卵孵化、幼虫成长发育、破茧成蝶,验证月球环境下种子的呼吸作用和植物的光合作用,激发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
  温控能源方面均为研究难点
△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工作原理。

  但月球表面的气温、重量、湿度等众多环境都与地表不同,如何在38万公里的月球上顺利让植物及昆虫存活,几大难点也让研究团队头疼不已。
  张元勋介绍,科学载荷主要的几大难点在于:温控、能源、生态系统的构建和未知的情况。月球表面温度在零下170℃-零上120℃间,而植物及昆虫理想生存温度为1-30℃,所以载荷设置保温层,以保证植物和昆虫的正常生长,同时通过导光管保证光照。
  能源问题也是科普载荷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由于载荷重量严格控制在3公斤,所以任何零件的重量都会精确到克,这就必须选用能量密度大的电池,而在温差大、高能粒子冲击的恶劣环境下保证电池正常运转也是一大难题。
  谢更新介绍,这是将是人类首次抵达探测器都未接触过的月球背面,各种意料之外的情况都要充分考虑,而他们的目标是将植物和昆虫的生长过程向全世界进行直播,激发民众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和探索宇宙的热情。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傅柃畅 摄影 李斌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