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最近一期的《半月谈》报道,为准备好一份份剧本,一些药企会聘请具有新闻媒体从业经历的撰稿人、主持人、编导、后期制作等组成制作团队,再以做新闻节目的手法制作访谈类药品广告节目,最终通过租用某电台的一个时段,以公益性、新闻类访谈节目的名义播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品质、健康养生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朋友圈里的养生知识,网络、电视上的专家讲座,乃至其推荐的医疗方法和医疗机构,一部分人往往趋之若鹜、深信不疑。
其中,商家的“步步为营”更令公众难以防范。想借助媒体了解下“真广告”,没想到其实只是“假新闻”:第一幕,以病带入,“站台”的竟是真专家,用以打造纯绿色的公益性访谈节目;第二幕,以药引流,专业“药托”超级“敬业”;第三幕,以医对症,套路之后还谈“感情”,推出免费义诊、体检,来掩盖露骨的营销手段。
上述药企颇费周折地花费巨资、编剧本、请专家,都是为了利益。诚如业内人士所言,“新闻节目比赤裸裸的广告更能获得听众的信任。”而这种以“假新闻”做“真广告”的方式,更具隐蔽性和专业性,一旦存在药品虚假宣传,不仅会误导消费者盲目消费,而且更有可能贻误患者的疾病诊治,更会给电台声誉造成一定影响。
对于媒体揭露的这些“假新闻”,一则电台、电视台有必要进行自查,看看是否存在类似行为,早在2014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就下发过《关于做好养生类节目制作播出工作的通知》,2016年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养生类节目和医药广告播出管理的通知》,各级广播电台、电视台理应依法做节目,不给违规广告搭台,不能辜负公众对公共媒体的信任。
二则对于市场监管部门而言,须强化对相关养生类节目的日常监管。一旦发现存在违规宣传,要及时依法介入、整顿或取缔。同时,卫生部门也要努力通过多渠道、多场合的健康知识普及,来提高公众的健康知识水平,让其对类似问题节目和产品产生更强大的免疫力。
三则于个人而言,听健康讲座可行,但也需理性对待节目所推销的产品,恪守有健康问题首先到正规医疗机构就医的原则;针对中老年人,子女也需多尽心,竭力引导父母接受专业正规的医疗服务,及时关注父母的情感和思想动向,谨防父母对药品广告迷恋不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