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80年代这三大职业曾是“金饭碗”:为何现在少人愿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0-12 10:54: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题:80年代,这三大职业曾是“金饭碗”,为何现在很少人愿做?

前段时间,网上曾出现了这样一个段子,在绝大多数父母眼中,正经职业通常只有三种,即:老师、医生、政府人员,其他工作即使你干得再好,在父母眼中也是“无业游民”。很多网友表示扎心,主要还是因为父母受上个世纪“铁饭碗”思想的影响。然而在上个世纪被视为“金饭碗”的三大职业,现在却很少有人去干,这又是为何呢?听小编给大家慢慢道来。

第一个职业:汽车司机。在80年代,中国国内的汽车还是比较稀少的,所以也就导致了汽车司机含金量很高。当时并没有“驾校”一说,如果要学车,必须要挂靠单位,没有单位证明,个人是无法进行考试的。而因为汽车数量少,所以跟着单位老师傅学车的名额也十分有限,两三年能拿到驾照便是万幸的。

除了现在必备的考试科目外,当时的司机还要学习修车,因此他们掌握的技能也很多。而在当时拥有一本驾照,几乎所有街坊都会向你投去羡慕的眼光,因此汽车司机在当时是非常吃香的。但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汽车不断增多,学习驾驶技术几乎成了人们必备的技能,因此现在汽车司机的含金量也大打折扣,很多人都不再从事。

第二个职业:电影放映员。在上个世纪80年代,黑白电视机刚刚出现,但并未在中国开始普及。所以人们觉得最时髦的娱乐方式,便是看电影。但在此之前,看电影一直是资产阶级才能享受到的待遇。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生活,便安排了一些电影放映员下乡给老百姓放电影。相信不少人都有坐在露天场地里,一起看电影的经历。当时电影放映员不仅要理论知识考试,而且还要进行技能操作考核,只有考核都通过了,才能持证上岗。所以这也是个“技术活”。但到了现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足不出户便可以看喜欢的影视剧,所以电影放映员这一工作也渐渐地无人问津。

第三个职业:供销社社员。在我国实行市场经济前,曾有一段时间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当时的物品都是统购统销,凭粮票、布票等凭证到供销社购买。所以当时在供销社上班是一件非常荣耀的事。而随着我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商品的种类越来越多、越来越全,很多私人企业都开始涉足零售领域,渐渐地,供销社社员开始与便利店售货员一样。因为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所以现在人们也不太愿意去从事这一职业。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