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面对阿拉伯军队57万大军4千坦克 以色列如何反败为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7 17:42: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3年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是冷战时期中东地区爆发的规模最大的局部战争,阿拉伯国家出动57万正规军、4000辆坦克和1000多架飞机参战,以色列投入10多万正规军、1700辆坦克和500架飞机迎战埃及、叙利亚、黎巴嫩和伊拉克组成的阿拉伯联军。

那么,面对阿拉伯联军优势兵力的突袭,小小的以色列为何能反败为胜?

埃及和叙利亚的突然袭击

第四次中东战争的主要战线分成两条——北线的戈兰高地战线和西南部的西奈半岛战线,以色列北部军区和南部军区分别对阵叙利亚和埃及军队。

先来看看戈兰高地的战况。1973年10月6日下午2点,叙利亚军队集中600多门大炮向戈兰高地的以军阵地猛烈开火。紧接着,叙军3个师的兵力在500多辆坦克、700多辆步兵战车和100多架飞机的配合下兵分多路冲向了以军阵地。叙军还派出直升机搭载特种分队袭击了以军设置在赫尔蒙山的雷达基地。

在叙军的猛烈冲击下,以军部署在戈兰高地的防线被冲得支离破碎,但以军第7装甲旅和第188装甲旅凭借仅存的数十辆坦克负隅反抗。即便188装甲旅的旅长战死,188旅的抵抗都没有停止。尽管以军抵抗顽强,但叙军仍然突破了1967年的中东战争停火线。

叙军在戈兰高地方向取得了小胜,而埃及却在西奈半岛方向取得了较大的胜利。10月6日下午2点,埃及军队的2000多门大炮向西奈半岛巴列夫防线的以军阵地猛烈开火。埃及空军出动200多架飞机,猛烈轰炸了运河东边的以军阵地。

在猛烈地炮击和空袭结束后,埃及10万大军在1000多辆坦克的配合下兵分两路展开反击,北线是埃军第2军团,南线是埃军第3军团。两路大军几乎齐头并进。

在埃及大军抵达苏伊士运河之前,埃及工兵就用高压水枪冲刷巴列夫防线的沙堤,并在苏伊士运河上架设10多座军用浮桥。埃军10万大军,1000多辆坦克和数以万计的军用车辆浩浩荡荡通过军用浮桥,踏上了西奈半岛的土地。

以军被埃军的突袭打得晕头转向。为了挽回败局,以军第190装甲营向埃军第2步兵师的阵地展开反击。为了对付以军坦克,埃军第2步兵师的官兵用AT3反坦克导弹当场摧毁以军190装甲营的大部分坦克,以军营长带领残存的坦克和官兵向埃军投降,取得大胜的埃军官兵在阵地上高兴地跳起舞蹈。

埃军控制了西奈半岛的战局,叙军在戈兰高地尽全力冲击戈兰高地防线。其他阿拉伯国家受到鼓舞,纷纷参战。伊拉克军队出动300多辆坦克和73架飞机进攻以军阵地,约旦国王侯赛因宣布参战,大批约旦军车向前线运送弹药。阿尔及利亚、突尼斯等国的军队也纷纷向前线集结。以色列又一次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

绝地反击,以色列为何能做到?

面对阿拉伯军队4000辆坦克和57万大军的绝对兵力优势,以色列迅速开动他的战争机器,快速扭转战争主动权,最终取得胜利。以军反败为胜有以下几点原因值得特别注意。

第一,以色列同仇敌忾,迅速动员预备役部队。

以色列的预备役部队是以军战时扩充兵员的重要支撑。面对阿拉伯大军的围攻,以色列预备役部队的动员非常迅猛。战争开始后的24小时内,军方用广播、电视等通信手段向全国发出动员令,预备役军人停止手头的工作,纷纷向征兵站报到。战争开始后的48小时内,以军的预备役装甲师就已经奔赴前线参战。短短2天时间,以军兵力从战前的15万人扩充到40万人,这些训练有素的预备役军人为以色列反败为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制定正确的反击策略,抓住敌人弱点展开绝地反击。

以色列面对的敌人是以埃及和叙利亚为首的诸多阿拉伯国家,在以军高层看来,只要打败埃及和叙利亚,其他的阿拉伯国家就会自动退出战争。

但是,两线作战犯了兵家大忌。面对埃军和叙军的两线进攻,以军该怎么办呢?以军总参谋部制定了正确的反击战略:向实力较弱的叙军展开坚决反击,迫使叙利亚退出战争。随后在西南方向反击埃及军队。

在开始的战斗中,以军第7装甲旅、第188装甲旅在叙军的打击下几乎全军覆没。为了弥补防御缺口,以军将预备役转为现役的3个装甲旅——第17、第19和第79装甲旅投入戈兰高地方向,迅速在阵地上站稳脚跟,粉碎了叙军的进攻。紧接着,以军大批部队源源不断的开上北线战场,反击于10月8日正式开打。在以军的猛烈攻击下,叙军于10月10日退出国境线之内。以军部队甚至攻入叙利亚本土,其炮兵部队开始炮击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郊区。

当然,以色列并非想吞并叙利亚。在压迫叙利亚退出战争的目的达到后,以军就向埃军展开反击。

埃军实力强,但也有缺陷。从10月6日进攻发起到10月9日进攻暂停,埃军控制了西奈半岛纵深15公里的地方,消灭以军3个装甲旅,大获全胜。但是,埃军不应该选择暂停进攻,而应该选择乘胜追击。可埃军没有乘胜追击,给以军喘息的机会。在北部战线稳定后,以军投入5个师和800多辆坦克向埃军杀过来。而叙利亚为了减轻自身的压力,希望埃军坦克部队和以军正面对决。此举正重以军下怀。以军巴不得埃军主动出战,因为埃军坦克部队早已脱离埃军萨姆6地空导弹的掩护范围,如果埃军坦克大规模出动,以色列空军和坦克部队就能空地协同,歼灭埃军坦克部队。

10月14日,埃军1000多辆坦克和以军800多辆坦克在“中国农场”附近地区展开坦克大战。经过大战,埃军损失250辆坦克,以军只损失50辆坦克。

以色列终于夺取了战争的主动权。以色列总参谋部抓住敌人的弱点,制定正确的反击计划,打了一场漂亮的绝地反击战。

第三,情报支持。

美国侦察卫星给以军提供情报——埃军第2军团和第3军团之间有个空隙。以军利用这一情报,派出沙龙(后来担任以色列总理)率领的装甲师大胆穿插,将埃军第3军团包围。为了保住埃军第3军团,埃及被迫答应联合国的停火条件。

相反,苏联没有给阿拉伯国家提供任何的情报支持。相比较苏联对阿拉伯国家仅有的武器援助,美国从情报到武器都支持以色列。

第四,后勤支持。

战争爆发后不久,以军弹药几乎打完。为了支持以色列粉碎敌人进攻,美国的C5和C141运输机飞行565架次,向以军运输了22400吨军用物资,美国将本该装备给自己的36架F4鬼怪战斗机直接刷上以色列空军的标志,由美军飞行员驾驶飞向以色列境内,直接投入战场。美军还向以色列提供了小牛导弹、百舌鸟导弹等新式武器。没有美国的后勤支持,以色列很难打赢战争。

以色列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反败为胜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完善的情报支持,强大的后勤保障,快速的国防动员和正确的战略战术,不管战争形态如何变化,这4点是战争胜率永恒不变的重要因素。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