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17日,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严伟,中国经济周刊发表题为《 养老领域有太多似是而非,甚至是误导性的概念和理念 》的文章,文章写道:最近,有学者再次提出所谓“抚养比”问题,称如果中国不提高退休年龄,到2050年,中国的抚养比将从2010年的4.9下降到2050年的1.4,这意味着2010年是5个年轻人养一个老年人,2050年则一个半年轻人就要养一个老人,他们将不堪重负。抚养比是指在人口当中,非劳动年龄人口对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严伟认为,所谓“抚养比”不是问题的关键,把“抚养比”作为延期退休的理由不能成立,延迟退休也没什么实际意义,我国的养老问题没有人们想象的那样严重。
延迟退休年龄是关乎全体国人切身利益的大事,其是否合理,必须充分听取正反两方面的意见。但自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可以说,所谓的“养老体制改革顶层设计”,已不是延迟退休需要顶层设计,而是顶层设计需要延迟退休。在此思路主导之下,体制内的专家和学者,以及钦点的清华大学在内的四个学术机构,总是围绕着支持延迟退休的理由做文章,难得听到反对的声音,这是一种极为不正常的现象。倘若据此作出决策,无疑将后患无穷。
严伟的文章不仅剖析很到位,作为体制内的一员,敢于为公义发声,更是难能可贵。但笔者认为,退一步说,我国的养老问题既使真有一些人想象的那样严重,延迟退休也不应当作为解决养老问题突破口的选项。因为,至少在合理的一段时间内,延迟退休是个伪命题。
首先,延迟退休政府涉嫌不守契约。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国企改革中,大批职工被迫下岗。之前他们正是基于这样一个现实和认识:住房分配、免费医疗、退休金等等制度安排,国家也同样希望他们如此认为。数千万的国企职工下岗之后克服种种困难苟活着,左盼右盼等到60岁能拿到退休金,你说延迟退休就延迟退休?还有在1996年之前退休、没有缴纳养老保险的企业职工使用了原本底子就很薄的养老金,造成职工养老金个人账户的空转,而同期财政却弥补很少。对于正在缴纳养老金的人员来说,若单方面的延长缴纳时限,推迟养老金的发放,无疑也是一种背信弃义行为。
其次,退休年龄与国际接轨,应以遵守最基本的契约规则为前提。我国的所谓专家们,他们提出延迟退休的最大理由是:和一些西方国家相比,尤其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退休年龄算是早的。反观美国、意大利、法国、加拿大等国家,退休年龄普遍为65岁。暂且不提发达国家的平均寿命较长,享受政府的福利时间比60岁退休的中国公民要长这个事实,可国企改革中职工大规模下岗类似现代企业裁员,放眼整个世界,有哪个正常的国家有数千万裁员,不仅得不到合理补偿,连退休年龄都还要爽约?像这么不地道的政府,就是欠发达国家恐怕也找不出第二个。
再者,单纯基于一种可选择的国际比较,就提议延迟退休金领取,无疑是片面和极端的。众所周知,在一些发达国家,失业人员不干活,领的救济金都比欠发达国家在岗工人的工资高。前述所提到的改开中大规模下岗职工,因单一的教育和技能,大部分长期生活在穷困潦倒的边缘。有谁正眼瞧过他们?如果中国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失业救济金制度,别说65岁退休,相信80岁退休都没问题。中国人从没有享受过发达国家人民的福利,凭怎么偏偏拿中国人的退休年龄和他们相比?
最后,以现有中国之国力,养老根本不需要延迟退休。先不提现在并未出现养老保险发不出钱的情况,就算人口老龄化冲击下我国养老金的统筹账户出现较大亏空,也不会给财政造成多重负担。有媒体报道,中国的行政开支占了G D P的28%,西方国家一般是4%-5%,中国是西方国家的五六倍。按理说,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已经跟上了,行政开支多一点,老百姓是不会有意见的;而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较落后,行政开支更应该节约才对。这种情形下,三岁小孩都知道,只要政府手头稍微紧一点,维持养老金收支平衡是不难做到的。
反对延迟退休的理由有很多很多,上述所列举的只是其中一二。因此,笔者认为,延迟退休是个伪命题。如果有专家学者觉得闲着无聊,仅仅从研究着手,进行学术探讨,并无不可。但倘若真的是关心民生,建议你们就如何补上养老金历史欠账,也给一笔带上。这不仅对国家有利,人民还会感激你们的。文/郑智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