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冬临小品骗子河南口音,引地域歧视争议。网易娱乐1月29日报道 北京台春-晚初一火热上演,没想到大过年的却引发争议。郭冬临、孙桂田、吴江等带来小品《取钱》,郭冬临出门帮媳妇买丝袜,在银行门口与一位大妈上演乌龙事件。小品中大妈遇到了电话诈骗,而电话那头的骗子操着一口河南口音。这一情景一出现,立马在网上引起了网友的热议与质疑:“为什么骗子一打电话,张嘴就是河南话?一定要影射河南人吗?”、“骗子就非得是河南口音么?就不能普通话么?”
对骗子说河南话不满,心情可以理解。不过,这只是一台晚会上的一个小品罢了,还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去看比较好,完全不必太当真。使用方言是小品表演的惯常做法,主要是追求戏剧效果。之前,东北话、山东话等等也都广泛地被运用在各种小品之中,其中的“反面角色”也不少。略有头脑和常识的人看了这个小品、听了骗子蹩脚的河南话,也不可能因此就去轻视、误解河南人的。如果较真的话,现如今电信骗子大多集中在南方地区,这个锅河南人不背,也无须背。
类似的现象其实很多。比如有人曾提出,小品中那些憨厚的形象喜欢用某地的方言,是对那个地方的人智商的轻视;也有人义愤填膺,影视剧中某些为富不仁、用金钱勾引打工妹的大款,一张嘴都是某地口音,是对某地人的人品的侮辱……记得当年播出的贺岁片《落叶归根》中,郭德纲扮演肥头大耳的马路劫匪头目,用并不标准的河南话说了一段台词:“我上抢天,下抢地,中间抢空气,有什么不能抢的。你这样说不是侮辱我的职业道德吗?”正当该片在全国赢得一片叫好声时,一篇题为“郭德纲扮劫匪说河南话严重侮辱河南人的形象”的帖子被广为传播。有网友声称,对影片中郭德纲扮演的劫匪说河南话非常反感,认为这带有强烈的地域歧视。
当然,理性的网友占了大多数。一位网友的观点就是:“这个明显是鸡蛋里挑骨头,影片给发廊女整个东北口音的,还没见东北人出来谴责导演。”确实是这样,假如说电影里的反面人物说地方话是地域歧视,那可能电影又要回到无声时代了。你让演员说什么话好呢?说北京话是歧视北京人,说上海话是歧视上海人。说普通话也不行啊,那岂不是歧视中国人吗?难道说外国话?那不仅让大家听不懂,是不是还有歧视国际友人的嫌疑?最后只有一个办法:让所有的反面人物都戴上口罩演哑剧。
也许,为了不让别人提出异议,导演真的应该请所有的反面角色演戏时戴上口罩、干坏事的时候必须闭嘴。可是这样以来,会不会有人站出来谴责说是影射残疾人呢?“骗子说河南话”无关地域歧视,有自尊是对的,但也不能太敏感,否则就会求全责备、自寻烦恼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