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10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985名校文科生找工作的这九个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6-23 00:35: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者丨陈怡帆 潘俊文 实习生丨杨芸

求职逾半年,江沫庭还没找到一份合意的工作。

眼看春招落下帷幕,高校步入毕业季,去年10月从英国毕业的江沫庭很着急。她26岁,本科曾在北京一所的985高校读新闻传播,研究生在英国名校学习数据分析。她能自由运用英语交谈工作,使用计算机语言分析数据,有知名媒体、4A公司和艺术馆的实习经历。但以上种种仍无法使她在就业市场脱颖而出。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加之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互联网与教培行业等招聘需求缩减,这意味着,对于像江沫庭这样的文科生,能选择的岗位更少。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

一方面,和江沫庭一同准备步入社会的竞争者有增无减;另一方面文科生们将面临更严峻的“僧多粥少”的局面,他们正在通过各种方式努力自救。

一职难求

从去年10月起,江沫庭编辑好自我推荐,在求职网站上挨个发给心仪公司。

她自己计算了一下,和HR们沟通超过300次,有1/10进入到递简历环节,其中的一半让她走进面试,但没有一家向她递出橄榄枝。

在那些面试中,她觉得不被尊重。有的公司一再推迟面试,好像自己就是个“凑数的”;有的面试官态度冷漠,言语冒犯,还有的让她五分钟内交出一份完美无瑕的策划案。她还面过一些不太有名,原本看不上的公司。她觉得自己表现尚可,“但就是石沉大海了。”

江沫庭以前的梦想是进入影视行业,为此做了有一系列的努力:学习拉片、去FIRST青年影展做志愿者、做策展等等,但“今年进入影视业太难了”。

求职的每一天,江沫庭和身边处境相似的朋友抱团取暖。一名考公务员的朋友告诉她:不要着急。她反问:“你不着急吗?你不害怕找不到工作吗?”她有时候一想到今年真找不到工作,晚上都睡不着觉。

↑周晓梅在图书馆复习

周晓梅是浙江双一流高校的英专生。一直以来,她都梦想成为一名英语老师,为此,她从去年11月开始找工作。

在一次有264个单位参与的教师招聘会上,将近一个半小时的等待后,她和室友才终于进了场。上千人云集的招聘会场,光是递资料这一轮就足以淘汰不少人。学校层级、绩点、获奖经历都是考察内容,考核指标被量化,周晓梅一开始就碰壁。

据教育部统计,2021年全国应届研究生中,人文社科类学生占44.11%,略高于理工科的41.54%;在应届本科生中,两者比例拉大,人文社科类占51.5%、理工科占39.9%。

相对应的,文科的就业难度也高于理科。

根据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2022 年人文学科毕业生的就业签约率仅12.4%,而理科、工科的就业签约率分别为29.5%和17.3%。《2022年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下称景气报告)则显示,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较为青睐的互联网与教培行业等招聘需求缩减,这意味着,对于这样的文科生,能选择的岗位更少。

另一方面,和江沫庭一同准备步入社会的竞争者有增无减。

根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2022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076万人,规模和增量均创下历史新高。“景气报告”则显示,第一季度高校毕业生就业景气指数同环比均有下降,从环比变动看,招聘需求人数下降6%,求职申请人数上升16%,而同比变动上,招聘需求人数下降8%,求职申请人数上升75%。

供需错配

“疫情的冲击对就业的不利影响还没有完全消除,从总的失业率来看,还处于较高水平。”6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付凌晖表示,年轻人的失业率偏高,对此需要高度重视。主要的原因是,在疫情影响下,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吸纳就业能力有所下降,同时年轻人求职更倾向于稳定性强的岗位,加剧了供需矛盾。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大学毕业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可能会进一步加重就业压力。

但在就业难的另一边,却又有不少企业直呼招不到人。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道,广东外贸制造中小企业招工现场,老板比求职的工人还多,有公司开出1.4万月薪找机械专业学生,专场招聘却“一个人都没走进来”。

有分析称,人才市场供需错配的背后,在于高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之际,中国高校未能提供所需人才。大学生尤其是文科生就业难,实际上是高校系统性错配的结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新就业形态研究中心主任张成刚接受《财新周刊》采访时称,中国教育体系以培养通用型人才为主,与企业当前所需先进技术结合并不紧密。当前中国处在产业升级转型阶段,国家对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较大,大量资本投入这类企业,因此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专业很好找工作。

西南大学陈星在博士论文《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动力研究》中指出,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大众化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和类型却没有进行及时调整,多数普通本科高校基本上实施的是学术型教育,导致高校教育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结构之间出现了错位。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大学专业的增设和人数未能反映市场的实际需要,高学历的文科生众多,专业调整滞后。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表示,要促进就业,首先在于学校的培养定位。事实上,企业对学术型人才需求没有那么高,这就导致供大于求,供需两端产生巨大的错位。熊丙奇认为,人才的培养应该和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

推行地方本科院校进行职业教育,培养应用型人才并非新提出的想法,熊丙奇表示,我们国家早在2014年就要求地方院校转型职业教育。然而,唯学历论、学历高消费、学历歧视等原因导致推行困难,“学校不愿意、老师不愿意”。由此造成的人才培养结构问题,导致就业难题。“因此,学校就应该按照自身定位办学,这才是根本核心”。

转换跑道

面对就业压力,毕业生们纷纷做出调整,相当一部分高校毕业生也不再盲目推崇“大厂”,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调整预期。

↑周晓梅在家二战

在招聘会受挫后,周晓梅感到自己太“菜”了,她开始反思、不断复盘,最后做出了内心的妥协,说服自己,总有人可能因为自身性格、经历等多种因素,需要慢慢才能到达最终目的地。为了不被淘汰,她同时战专八、考编和实习,备考资料摞满了书桌。

同时她觉得,自己为输出发散型的老师,要将知识完整传递给学生,有必要通过考研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这意味着她同样要面临着漫长的考前准备。

智联招聘《2022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今年4月份,选择自由职业、慢就业的毕业生所占比例有所上升,整体占比超过了30%

陈昊在英国G5院校就读硕士期间,就为自己做好了打算:考编。去年9月毕业后,便一心准备公共基础知识、行测、申论的考试,经过多论笔试面试后,他成功上岸,拿到北京某单位的事业编。

实际上,陈昊的选择——考公考编,已成为近年来国内外应届生最向往的择业选择。其中,“选调生”路径备受青睐。区别于普通公务员,选调生是各省党委组织部门有计划招聘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作为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和县级以上党政机关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人选进行重点培养。

西南某地级市的组织部人士表示,当地近五年招录选调生的名额在40人左右,报录比在100以内,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其中,报考的硕士大幅增加,学历呈现内卷趋势,“因为选调生是作为我们后备干部来管理的,从一开始参加工作,我们相应的培养措施跟进得非常紧,关注度非常高,所以选调生的成长区别于一般公务员。”

调整预期

5月13日,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视频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强调,要压茬推进,用足用好各类政策性岗位,加快完成各类升学考试,组织好中小学等教师招聘,“用好基层就业空间”。

实际上,江沫庭也考过深圳两所中学的语文老师。

但她发现她的竞争者们都是专业对口、有教师资格证,从进大学起就立志当语文老师的人,而她不是。“我试图表演一名想成为老师的人。”

虽然最后她拿到了其中一所学校的offer,对方愿意给出近30万的年薪。但她还是拒绝了。

“在求职上,想要做的领域、岗位,或想要的生活状态,至少得满足其一。”她告诉红星新闻记者,自己报名是因为薪酬吸引人,以前从未考虑过教书育人。当她在网上检索学校周围照片时,就直觉“这不是她将来要去的地方”。


从智联招聘发布的《Z世代职场现状与趋势调研报告》可以看到,对于新时代的青年人来说,就业已经不再拘泥于传统的行业。目前,多元化就业大势所趋。对于考生和家长来说,认识到就业市场的激烈性很重要,但是挖掘自身兴趣,选择真正喜欢的专业也同样重要。

江沫庭开始重整旗鼓,做行测、花钱找职业培训、学习宝洁八大问和STAR法则(即为Situation Task Action Result的缩写,常被面试官使用的工具,用来收集面试者与工作相关的具体信息和能力)。

她也不再一遍遍回溯,为过往选择懊悔,“有时候你会觉得是不是回到过去某个时刻重新选择,当下状况可能彻底地好转,但是不是这样的。”

在她的求职季里,她获得了一些真正属于自己、坚定不移的东西。步入六月,她的求职软件响了起来,又有几家企业对她表示出了兴趣。接下来,该她把握住机会了。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