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77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凉衣带吹,秋分宜珍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9-23 17:10:06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日秋分

《春秋繁露》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时,“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昭示了一种关于时令的协调与均衡。

秋分这一天,昼夜、寒暑、阴阳,一切都不偏不倚地对称,这是追求典雅中正的古代中国最珍视的时刻,古人将这样的时刻凝练为“平分秋色”一词,推崇其中的公正与分明

秋分三候为:“雷始收声,蛰虫坯户,水始涸。”秋分后,万物都将收藏、聚敛,为即将到来的寒冷气候做准备。诗人们感受着此中真意,将候应化入诗境,写下:“云散飘飖影,雷收振怒声”“乾坤能静肃,寒暑喜均平”。

此后的世界,将徐徐进入深秋。

清 《十二月月令图·八月》局部

发现时间的奥秘

古人通过秋分来理解和确认“时间”。

秋分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光影的奇观出现了:全球没有极昼极夜,南北极同时分享着白昼与夜晚;如果在赤道行走,人们会发现任何物体似乎都没有影子;秋分日平分了秋季,此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太阳将准确地运转12个小时,再沉沉没入地平线。

二十四节气中,秋分是最早被发现的节气之一。周朝和春秋时期,人们用“土圭”测日影法发现,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然后再根据一年内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变化和引起的地面气候的演变次序,将全年平分为二十四等份,自此才有二十四节气。

土圭

古代中国借助具体的物件与情境完成对时间的感知和表述,比土圭更为准确的,是今天的故宫太和殿、乾清宫、慈宁宫等大殿外放置着的赤道式日晷,在钟表来到中国以前,古人一直用日晷“捕捉”时间。

有趣的是,一年之中有两天,日晷是失效的,这两天就是春分和秋分日——由于太阳运行轨道与赤道的晷盘平行,即便烈日当空,日晷上也没有影子,也就无法标示时间。

日晷

除了日晷,另外一个捕捉时间的工具就是人的经验本身。在一切都不是那么精确的古代世界,模糊的、个人化的、对于自然的强依赖性的感知带来一种独属于古典中国的浪漫叙事:归期总是未有期,要待到巴山夜雨涨秋池时;一生漫长,索性等陌上花开缓缓归;今夕何夕,是漏断时的缺月挂桐、三星在隅、及至落花风雨五更寒……

而这种并未被社会化的、随意的时间观的延宕过程,总是被一个个突然到来的时序中断,你会在某一天惊觉秋分日的“日落烟光淡,风凉衣带吹。东城多野色,病叟亦忘疲”,也在一个寻常的夜晚突然感到“凉蟾光满,桂子飘香远”。

明代 孙克弘《百花图》桂花

时序、物候、心理时间和潜意识中的直觉与体认层层堆叠,即形成传统。传统一旦形成,将如滚雪球一般以超强的吸纳能力形成一个意象、印象,乃至语言之渊薮,即便是再疲懒怠惰而粗枝大叶的后来者,行至这一庞大渊薮之涯岸,也将被其攫住,恍惚宿命般地感到一种深沉,幽远、萧索。

宋玉在代表作《九辩》中开创了寓悲情于秋景境界,这首赋中,劈头一句,即为绝唱: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五百年后,即便是写下了最杰出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的杜甫,仍谦卑地在回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元 赵孟頫《饮马秋郊图》

进入到文学中,重书写的古典文学,以连绵不绝的诗文、小说等的书写来共同保存着哪怕是“秋气”“秋悲”等极为抽象的情绪体验,杜甫一言以蔽之,“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两千年前宋玉的秋悲,藉此绵延不断地流传到今天。

“系统”中的海棠诗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商伟谈及:

诗人与外部世界的接触,是发生在一个他们所共享的意象组合与篇章句式的系统中的。而这一系统又是通过互文关系而逐渐形成并不断充实起来的。它制约了,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规定了诗人的感知和表达方式,因此具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个人可以从内部做一些调整,但不可能超越它,另起炉灶就更难。

此说鞭辟入里。以秋分日的书写为例,我们可以在诗、文、小说、乃至之后的影视剧中看到相当集中而有趣的互文现象。

清代的一位文人顾贞立在《卖花声·秋分后,桂花海棠俱开,燕犹未去,戏作》中写:

丝雨海棠黏。欲语还含。青苔小石叠层岚。露叶如啼花似笑,无限娇憨。

梁燕恋江南。桂子银蟾。依回斜拂水晶帘。为爱秋香浑忘却,杏苑春酣。

清 邹一桂《秋海棠高宗御题轴》

桂花、海棠均为秋分日前后的时令花,也是写这一季候的诗词绕不开的意象,这两个意象在《红楼梦》的三十七、三十八回中有非常充分的展开。以海棠为例,第三十七回的回目为《秋爽斋偶结海棠社 蘅芜苑夜拟菊花题》,开篇即写贾政因为公干,“八月二十日起身”,由此这一章发生的时间大抵就在秋分前后。

这一节极能体现曹公行文布局时“草蛇灰线”的功力,曹雪芹在这一节示范了怎么用极微小的客观物,线索一般串起所有情节,让形形色色事件有条不紊,人物的性格昭彰、聚而不散。

三十七回开头,探春写花笺提议办诗社,宝玉读信后,兴冲冲出门去找探春,一出门就遇到值日的婆子送上芸哥儿的请安帖,帖子里称,芸哥儿献上两盆白海棠,一并在后门等着,宝玉让把花搬到自己屋里,此事便按下不表。

等宝玉和姐妹们聚一起,热热闹闹给自己起了别名,为写诗找题材时,白海棠又出现了——李纨道:“方才我来时,看见他们抬进两盆白海棠来,倒是好花。你们何不就咏起他来?”然后小丫头随手抽的韵牌:盆、魂、痕、昏,也和这两盆白海棠相关,随后便有了每个人依自己的性格和才学所做的不同的海棠诗。

视线从诗社的场景转移到宝玉的怡红院,袭人看到有人搬海棠花进来,让他们在下房坐了,打赏了钱,让下人吃酒去,对比之前宝玉知道芸哥儿献上海棠时很公子哥气的理所当然,袭人更妥帖周到,这也是能见袭人性格处;然后就是宝玉回来,“忙着看了一回海棠”,又想起史湘云,于是又有了后文中湘云写海棠诗。

这两盆海棠的“演出”,几乎贯穿整个回目,至此才算落下帷幕。

《红楼梦》剧照

这一回中,也留下了六首海棠诗,李纨评价黛玉和宝钗的诗,一风流别致,一含蓄浑厚,林黛玉的海棠诗为: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薛宝钗的海棠诗为:

珍重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红楼梦》中惯爱以诗为谶,在文本内部即形成一重互文。黛玉的海棠诗低回婉转,“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清雅端丽,是写花之典范;而宝钗诗格局更大,后人评价:“宝钗诗全是自写身份,讽刺时事。只以品行为先,才技为末。”

在文本以外,谈回到前文所述“共享的意象组合与篇章句式系统”这一理念,即便是广受赞誉的《红楼梦》中的海棠诗,放在创作序列中,也难脱前人的影响。有研究者指出,曹雪芹这一组诗,即效法苏轼题为《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的白梅诗,苏轼诗中有“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纷纷初疑月挂树,耿耿独与参横昏。”等句,曹雪芹用韵、炼字、意境,均对白梅诗有所借鉴。

除了海棠,写秋分的诗,也多用桂花、秋月、残星、菊花典故,细读《红楼梦》,这些意象均被巧妙地嵌入故事中,贴合情境,意味绵长。

清 张若霭 《画高宗御笔秋花诗轴》

木兰围场之秋:秋高弓劲万马肥

除了上述之哀婉,秋分日,大地苍茫,天空高远,带给人一种别样的快意。

乾隆帝在《御制哨鹿赋》中写及:“喜金风之飒爽,值玉宇之晶明。霜重而不言其冷,雾浓而那觉其零。”写的就是秋日带给人的一种愉悦。

我们在各种关于清代的影视剧中都会见到清朝的皇帝率领众皇子在马上驰骋打猎的场景,这是清朝独有的活动——木兰秋狝,指的是“马上得天下”的满清为了保持传统、演练骑射,在每年秋天,皇帝都会亲率王公大臣、八旗勇士千余人,至木兰围场(今承德)进行狩猎活动。

《如懿传》剧照

这一活动进行得极为频繁,从康熙二十二年康熙皇帝首次入围,到嘉庆二十二年,嘉庆皇帝最后出围,清朝三位皇帝(分别为康熙、乾隆、嘉庆,雍正在位期间没有举办)共在木兰围场行围打猎八十八次。

深宫里无法排遣的蔽塞之感在木兰围场被尽数涤荡而去。曾追随康熙皇帝参加秋狝大典的蒋延锡写过一首《大猎》:

秋高弓劲万马肥,千山红叶连霞飞。

外藩部长率部落,来奉君王大合围。

天威手挽八石弓,十四把长余箭铤。

前鹿已中金仆姑,雕翎洒血红模糊。

后鹿一发中其项,高坡仰仆鸣呜呜。

须臾连射二十虎,箭箙曾无遗一镞。

这是一种迥异于温柔敦厚礼教的豪放和暴烈。

康熙帝称,“朕每年出口行围,劳苦军士条奏者,不知国家承平日久,岂可遂忘武备”。乾隆帝也忧心忡忡地说:“古者春蒐、夏苗、秋狝、冬狩,皆因田猎以讲武事。我朝武备,超越前代。……若平时将狩猎之事,废而不讲,则满洲兵习于宴安,骑射渐致生疏矣。”帝王对于木兰秋狝极为重视,而与此相关的文物也得以流传。

一幅《乾隆皇帝一箭双鹿图》中,绘制乾隆皇帝晚年的秋狝行猎活动。史料记载,乾隆皇帝直至79岁(1789年)高龄还能搭弓射箭,驰骋猎场。

另一郎世宁所绘的《哨鹿图》中,也绘清乾隆六年,皇帝到木兰行围的实况。画面最前行列的第三人,佩带红锦“撒袋”(即装弓的袋)骑白马的就是乾隆皇帝。

乾隆帝的《御制哨鹿赋》中写:“鹿迨晨则懒鸣,哨亦不进,故哨鹿者,恒于未曙前即往。夙戒仆而奚从,欣戴月而披星。舍从宽衣,宜茲短服。荷长哨于左肩。”木兰秋狝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哨鹿,天刚蒙蒙亮,在晨雾笼罩的树丛中,哨鹿人头顶鹿角,身披鹿皮,肩扛鹿哨,吹出了一阵阵雄鹿声,吸引来了雌鹿,还有其后尾随的雄鹿,开始狩猎活动。

金漆雕龙纹鹿哨

2017年,来自承德避暑山庄的九只梅花鹿“暂住”故宫慈宁宫花园

当然,满清的王公贵族们也不必一直贪看木兰围场的秋色,回到他们所居的北京,也是好风景。

草木摇落,金风肃杀。郁达夫写:“古人的‘悲哉秋之为气’以及‘胡笳互动,牧马悲鸣’的那一种哀感,在南方是不大感觉得到的,但在北平,尤其是在郊外,你真会得感至极而涕零,思千里兮命驾。”

好像在一次长长的午睡后醒来,秋阳仍亮亮地高悬,但气候已凉下来,深秋到来。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