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个水也要喝出黑白两派。 娃哈哈的宗老离世,同在杭州的钟睒晱送花圈悼念,本来有一种企业家之间惺惺相惜的感觉,一到网上却变了味。 娃哈哈和农夫山泉的商战有是有,但这两年被提起的次数并不多,这次也不知道着了什么魔,直接演变成了“农夫与蛇”的故事。 有些人就开始吵吵着“再也不喝农夫山泉了”,“从此只喝娃哈哈”。 这些人动不动就起誓,喝个水都要起个誓,总感觉这些人全身上下都是雷点。 斯基都替他们害怕,因为拿雷一劈,一劈一个准。 斯基喝水从来不看品牌,只看价位,同价位之间,只看与手的距离。 所以,确实很难理解有些人的情结。 其实,在宗老和钟睒晱之间挑起口水战,还是不容易的。这俩人干的都是实业,都是民营企业家,身上也没有所谓的原罪。 在这两个人之间,有一部分人非得二选一,选一个来“效忠”,斯基也不得不佩服。 一开始,挑事的人还算有点节操,说的是商战上那点事。 后来事情就往离谱的方向走了,一会儿拿钟睒晱儿子的身份说事,一会儿拿他的面相说事。 宗老在浙商群体中的口碑是没什么硬伤的,他走了以后,斯基也听到了更多感人的故事。 中南集团的老板吴建荣最后一次见到宗老,鼻子上插着氧气管也在坚持办公。 开元集团的老板陈妙林在机场偶遇他,一个人背着一只不起眼的帆布包,空姐想帮他拎个手提箱也要往回拉。 这样的细节是非常博人好感的。 斯基年轻那会儿跟两个领导一起出差,看到同事一出机场就接过了A领导的行李,就也很自觉地去帮B领导拎箱子。 没想到,B领导单手甩了甩自己的箱子,说他的箱子特别轻,不需要帮忙。 斯基到现在都觉得B领导是个好人。 生活中,咱们评价一个人的好坏其实很简单,有时候可能只是一个动作,或者只是一句口头禅。 斯基有一次跟某前辈聊起杭州一位互联网大佬,他觉得这个大佬有点傲慢,斯基觉得这大佬还挺亲和。 前辈觉得大佬傲慢,是因为对方说完一句话总要问一句: 我说的,不知道你有没有听明白? 前辈在媒体这个圈子里比较资深,当大佬问他有没有听明白的时候,他直接告诉大佬,如果他的口头禅换个句式会让听的人更舒服。 而斯基觉得大佬亲和是因为每次见他都是穿着一件格子衬衫,背着双肩包,一句话说完就会谦逊地问一句: 不知道我有没有说清楚? 生活中,有人的动作或口头禅让你不舒服,你也只会在心里打个分就结束了。 只是一旦拿到网上示众,有些人就固执地一定要将人分成两派,不是正派,那他一定是反派。 就像生姜斯基小时候看黑白电视,一定要逮着个大人让他说道说道,这个剧里到底谁是好人谁是坏人。 咱们的编剧知道观众吃这套,所以狗血剧里的正派人物做人做事几乎没有槽点,而反派人物一定会让人恨得咬牙切齿。 延续到短视频上,就是现在很受欢迎的爽剧。 那么多年过去了,电视机已经从黑白两个色变成了五彩斑斓的宽屏,还穿插着各种人工智能,但咱们对剧情的审美好像一直没怎么进步。 那种过分剖析人性复杂的剧,依然属于小众市场。 只要是凡人,他的性格里一定会有阳的一面,也会有阴的一面。 只是有些人把阳光的一面留给了公众,把阴暗的一面藏了起来;而有些人不擅长藏着掖着,干脆两面都摆出来让大伙儿看一看。 一个正常的社会,应该允许每一个人都有瑕疵,这种瑕疵不会影响到有人喜欢他,有人不喜欢他。 而不是一个人一旦被大伙儿追捧,他就必须是“神”。 他在生活中的一举一动都必须要像“神”一样崇高,连看女儿的眼神都必须带着神一般的慈祥。 如果有对手曾跟他有过节,那对手一定是一个十恶不赦的恶魔,连带着买对手的产品都有一种负罪感。 真正的神,哪怕是在《西游记》这样的神话作品里,也不是无所不能、完美无缺的。 观音再菩萨心肠,依然管不住自己的坐骑下凡作妖。 这场口水战,斯基不知道谁会是赢家。 因为赢家不会是钟睒睒,不会是宗老,更不会是声讨农夫山泉,从此只喝娃哈哈的人。 现在的钟睒晱被人架在火上烤,滋味当然不好受;但宗老的家人,也不会觉得被架上神坛是一件好事。 他们比谁都知道,宗老也是一个普通人。他会体谅在身边照顾他的老保姆不容易,也会在经营企业中抠每一笔成本账。 如果哪一天宗老被发现有一点点瑕疵,现在拿他当“神”一样的人,会比任何人都抢先一步放弃娃哈哈。 宗老自己也说过: 社会上每一个行业都有比我贡献更大的杰出人物,我只能算是企业界中比较勤奋的一个。 怀念宗老,我们应该怀念他的勤奋、拼搏与质朴,更重要的是尊重他身上作为凡人都有的瑕疵的一面。 拿宗老当普通人来怀念与追忆,也是尊重人性的复杂与多面。 生而为人,不是非神即魔,也不是非黑即白。 老斯基财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