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13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立平:两个脱节,苏联历史给人们的一段教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7-25 10:33: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记得几年前,有人就提出一个问题:苏联那样一个强大的工业体系,为何在短短二十年里消失得几近无影无踪?最近我查找了一些资料,将其整理并形成一些初步看法如下:

苏联经济最强盛的时候,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虽然当时的统计数字无法确切比较,但有人估计,当时苏联经济总量曾一度接近美国的70%,比日本要高得多,是公认的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一号。这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美国已经失去二战以来在科学和技术上的优势。同时,苏联有超过20种关键产品,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其国家财政收入更是达到了美国的98%。

但从1980年开始,苏联经济出现下滑趋势,到了1986年,其经济状况进一步恶化,到了1990年,即苏联解体前夕,苏联经济更是全面恶化,呈抛物线下坠。

可以说,苏联经济的兴衰涨落,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如果我们抛开政治等因素不谈,单纯从经济角度说,苏联的教训至少给人们两点重要的启示:第一,科技发展与经济脱节。第二,经济发展与生活脱节。正是这两点,使得实力雄厚的苏联经济无法实现正向的循环,而走上了一条畸形发展的道路。

撇开体制等因素,苏联早期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有关。

第一个事件是30年代大萧条。1929年,30年代大萧条爆发,而美国恰好是处在旋涡的中央。这就形成了这样一种局面,一方面是美国产品、工程师和熟练工人的过剩供给,一边是苏联对物资和技术的巨大需求。在这个背景下,美国技术、设备甚至技术人员源源不断进入苏联。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拖拉机厂,其设备基本上是从美国的拖拉机厂拆运组装。构成苏联日后汽车工业框架的三大汽车厂,完全是美国福特汽车的翻版。当时,有两万来自美国的专家在苏联工作。斯大林说的直截了当:“苏联所有的工业,有三分之二是在美国帮助下建成的。”

第二个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苏是并肩作战的盟国。在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对中国的援助仅有8.45亿美元,只占对苏援助的7.7%。斯大林说,“这场战争如果没有美国的生产就会输掉”。赫鲁晓夫在回忆录里写道:"没有美国大量的军备援助,苏军不可能组织任何一次大会战,没有这些援助,很难想象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调动大量的军队。"二战对战后苏联经济的影响之一,是德国战败后在东欧地区为苏联留下的巨大空间,使得苏联很快建立在东欧建立起经济互助组织,苏联也仅用三年的时间就将本国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这两件事情,对苏联的经济发展,乃至其发展的特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科技发展与经济脱节。应当说,苏联时期对科学技术的重视是一以贯之的,因为他们非常清楚,与美国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场科技的竞争。因此,苏联在科技的投入上从不吝啬。1950年,苏联科研经费投入占国民收入的1.35%,1970年为4.0%,1985年为4.2%,解体前夕的1989年,占比达高4.7%。而在2020年,美国的研发投入占GDP比例为3.45%,中国为2.4%。在上个世纪80年代,苏联科研工作者人数居世界之首。

这种脱节,在星球大战的竞争中达到巅峰。对于美国《星球大战计划》在拖垮苏联过程中的作用问题,在人们的解读中有些被夸大。因为,星球大战计划是1983年提出的,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就停止了应对计划。所以,在仅仅两年多的时间里就拖垮强大的苏联,显然不现实。但之所以有种种夸张的解读,也恰恰说明,当时的苏联经济给人的就是这种印象:苏联科学家搞出许多基础科学创新,大多数都沉睡在繁琐陈腐的科研链条中,而无法进入真实经济世界。

其次,是经济发展与生活脱节。先说一个有趣的事情。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同一年,世界上第一枚洲际导弹在苏联试射成功,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飞船遨游太空,成为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地球人。但你知道苏联是什么时候生产出第一卷手纸的吗?是1969年末,而且,其设备还是从英国购买的。这比起美国人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张卫生纸足足晚了112年。

经济与民生脱节,除了过于重视重工业轻视轻工业之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苏联把轻工业转移到周围的卫星国家,而由苏联全力发展重工业,因为重工业才有战略意义。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立马就出现了日常生活用品十分短缺的情况。因此中国当时还出现了许多走私生活用品到俄罗斯的情况,直到现在俄罗斯的日常生活用品都非常依赖于中国。

上述的两个脱节,也会反过来影响到科技的发展空间。下面的故事是很多人耳熟能详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美苏在电子工业上是不分伯仲的。但不久,就形成了电子管与晶体管两种发展道路。苏联坚持的是电子管道路,电子管的特点是体积大、耗电多、效率低,但其抗干扰能力强,适合军用。开始的时候,美国的很多官方科研人员也想继续使用电子管,但问题是,使用电子管无法适应市场小型化的需求,适合民用。于是,转而使用晶体管。

最早的晶体管是用在收音机等家用电器上的。也正是在这种市场力量的推动之下,又把把晶体管升级成了集成电路,这也就是芯片。其后就是电脑、电视、微波炉、助听器等等。而苏联的电子管,却只能依靠政府拨款,在电子管里打转转。即使后来模仿西方的芯片设计,但生产出来的芯片严重缺乏应用场景。只能为这些山寨芯片强行安排一种应用场景——军工。

苏联的教训告诉人们,科技、经济、生活是一个整体,只有在这三者之间能形成一种畅通的正向循环的时候,发展才会有源源不竭的动力。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