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37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年轻人驯化算法:一场技术时代的“软反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7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近日,年轻人通过重置账号、评论操控等方式对抗互联网平台的大数据“杀熟”现象,成为一种流行的消费策略。这一现象被称为“算法驯化”,反映了年轻人在面对算法权力时的创造性反击。他们通过利用“新用户优惠”等方法塑造新的消费身份,不仅节省了开支,也对平台的算法逻辑发起了挑战。(12月14日 海报新闻)

长期以来,消费者的行为习惯在平台算法的控制下变得透明,而算法通过分析、预测和定价,逐渐形成一种隐性的支配关系。大数据“杀熟”就是这种支配的产物,用户越熟悉平台,反而面临越高的价格——一种经济学逻辑与技术滥用结合的结果。而年轻人的创新举措,恰恰打破了这一逻辑。他们通过账号重置、评论操控甚至“隐身”行动,主动操纵平台对自身画像的理解,从“算法的产物”转变为“算法的设计师”。这一过程,映射出消费者在数字经济中的角色转型:从被动适应到主动干预。

然而,这种对抗策略虽有其短期优势,却未必能解决根本问题。首先,频繁切换身份的行为不仅可能对平台资源造成压力,还会加剧算法规则的不稳定性,甚至引发价格机制的紊乱。其次,算法依赖于数据的准确性进行优化,用户的刻意“伪装”或“隐藏”可能进一步导致算法偏差,从而恶化服务质量。

更值得注意的是,这场看似无害的“游戏”背后潜藏着更深层次的伦理挑战:在以技术主导的消费生态中,个体与企业究竟该如何平衡权利与义务?年轻人主动干预算法固然值得肯定,但这种对抗模式本质上是一种“软反抗”,它能否真正撼动企业主导的结构性权力?或者说,这种对抗是否只是治标不治本?

要化解“杀熟”现象,仅靠消费者的智慧与策略并不足够。企业在享受技术红利的同时,也应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例如,通过更加透明的算法机制,减少价格歧视;通过对用户数据的合理使用,避免侵犯隐私。与此同时,政策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算法应用的规范化管理,为消费者与平台之间的博弈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

年轻人对抗算法的故事,既是数字时代的缩影,也是消费社会的一次创新实践。从个人层面的“算法驯化”,到公共领域的算法治理,如何平衡技术效率与社会公平,依然是值得全社会共同思考的问题。在未来,或许我们能在技术与伦理的共同作用下,迎来一个更加透明、公平的数字消费生态。

作者:陈喜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