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沉重的岁月》后的沉思
长篇小说《沉重的岁月》是李浩然老师(笔名李石)一部文学力作。作品充分运用小说创作元素,通过丰富复杂的故事情节设计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安排,展现了在上个世纪二十至五十年代历史背景条件下时代风云、社会生活变化和典型对象的生存状态,揭示出旧中国社会黑暗的本质,反映了民众对民主自由新生活的渴望和追求。作品没有回避历史和社会的真实,在一定程度上对新政权的某些政策失误进行了反思。不难看出,作者虽然以大量翔实的史实,并以自己的亲身阅历用小说的形式艺术地再现了那一代人的苦难、屈辱、抗争和迷茫,但透过岁月的沉重,歌颂了人性的美好、生命的顽强、正义的光芒和道德的力量。作品的核心价值告诉我们,不能忘记过去岁月的沉痛,不能重复过去的不幸。历史的必然选择无法改变,时代已走进了今天,进步与发展是人间正道,幸福美满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今天来之不易,应该倍加珍惜,为了明天更应担当更应努力。
小说为60余万字的大部头,时空跨度大,出场人物多,客观期望高,专业要求严,欲成功完成作品,绝非等闲之为。从确定和凸显主题、积累和处理素材、安排和塑造角色、刻画和丰富人物形象、营造和鲜活故事情节、设置和化解各种悬念到突出和创新语言风格,无不需要品性修养、生活积累、人生感悟、文字功底和统筹兼顾能力,是一项十分艰辛的创造性心力劳动,仅是精力付出,对作者即是很大的压力和考验。一般说来属于少壮年轻者游戏。浩然老师动笔时已年逾花甲,可见挑战自我、不畏艰难、敢于超越、志在必成的决心和毅力。据老师在小说后记里介绍,直到定稿付梓,共耗时三千多个昼夜。从花甲到古稀,十年寒暑专心致志,殚精竭虑终于成书,我们在真诚祝贺老师创作成就的同时,由衷感佩老师胸中富有乾坤、笔下驾驭风雷的气魄和能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老师对既定目标锲而不舍的执著精神、热爱民族家国的赤子情怀和对读者社会极端负责的高尚品德。
从作品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到旧世道人吃人的罪恶和异族入侵的兽行,那泣血般的描写和控诉,是作者的亲身经历,是真实的历史写照,是作者最原始最鲜明的爱恨体现;可以看到书中正面主人公解放前后的坎坷人生,这里或许有作者的原型成份,作品既不讳言又恰当把握尺度,作为人生插曲引为执政者的教训。或歌功颂德娇情逢迎,或冷嘲热讽揭露批判,是小说的基本功能,鲁迅莫言,虽生为两朝,均选择后者取胜,成为文坛巨匠。老师为文为人,并不偏执一端。在现实生活中,老师一向乐观自信阳光万里。文为其人,让我们感受到老师睿智仁慈、高远博大的人格力量;还可以看到老师对历史时代和社会读者的高度责任。小说是具有无限兼容的文学样式。了解作品和作者,这部小说在虚构情节过程中似有明显的记实和传说的痕迹,说明任何作者在创作时不可能完全排斥自己的阅历和感性认识。其中写作记实性和自传性小说具有更厚实成熟感性基础和更大的操作度,作者自然意会于心,得心应手,易于成形出品。然而老师并不急功近利浮躁塞责,而是用功十载,策划梳理,批阅增删,仁智千虑,力臻完美,最后奉献给读者是一部熔悲怆美、人性美、神肖美、俗朴美和哲理美于一炉的现代小说精品。看看眼下网络小说文化快餐,只求名利和速成,到底有多少文化含量和精神营养,有多少社会效益,值得商榷。回观《沉重的岁月》,老师那份沉甸甸的责任心,让我们更加钦敬。
两年前,微言网筹办上线时,老师不顾年高,满腔热情予以支持。几年来,小说以连载形式在专栏刊载,丰富了网页文化内容,提升了网站品位,提高了网站知名度,更让广大网友品读到中国昔日的风景,享受了难得的真正的文化大餐。这一切,都是老师的无偿奉献。值此小说连载结束时节,学生特撰文向老师致谢致敬,并深深地感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