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言网

搜索
查看: 26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 父母老师要把好第一关

[复制链接]

7975

主题

7979

帖子

4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147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7 14:18: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前不久,浙医二院精神科心理咨询门诊,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一边哭,一边对潘冰医生吐露着心中的郁结;而与此同时,坐在诊室外的少女父母,无论如何也想不到自己不经意的言辞,会被女儿从五六岁一直记到十七岁。“这个孩子因为抑郁到逃学,所以被带来心理干预。而她之所以今天会这样,与她父母一直以来的教养方式有一定关系。”潘医生说。(4月6日《法制晚报》)

  也许很多父母和老师没想到,孩子的抑郁倾向或抑郁症多与自己的好心办坏事有关。孩子厌烦了练钢琴,妈妈会说:“你连这个都坚持不了,还能干什么?”学生考的不理想,老师就会失望:“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呢,你看人家某某同学。”在父母经常性的“你很差,你没用”等负性言语的暗示下,在老师不断的同学之间的对比中,孩子会形成自己真的不够优秀、没用,甚至是失败者的价值观。表扬、鼓励不足,批评、打击有余,往往会使孩子自信太少,自卑太多。  2007年第8期《中国健康教育》上有论文对杭州、武汉50所中学的3010名13~15岁初中生进行全球学校学生健康调查,结果学生抑郁的发生率高达20.7%。2014年,一份来自温州市部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抽样调查报告显示,约35%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10%的学生至少考虑过一次自杀。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抑郁症。世界卫生组织对外发布信息称,在中国,抑郁症相关的缺勤、医疗费和丧葬费估计每年给中国造成78亿美元的损失。抑郁症的最坏后果是可能导致自杀行为,这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媒体不时报道的学生自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和学校的重视。 清华大学心理系主任彭凯平教授曾表示: “我们老以为孩子天真无忧,其实他们也有丰富的心理活动,特别是青春期。目前国家对于中小学心理教育缺乏相关的政策和标准,也没有引起社会足够的重视。”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生对自身心理问题的识别率很低,并且大部分中国父母,甚至教师,对孩子的心理认知是空白的。一些家长往往以“我都是为了你好”而不反省自己与孩子的互动方式,反而觉得好心不得好报。或者继续高压,或者自暴自弃,干脆对孩子放任不管。一些老师不是耐心细致的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而加以正确引导,更多的是不耐烦的把责任推给家长,这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

  当家长觉得孩子哪方面做得不好时,要多从孩子的角度思考。试着把“你好差”换成“我觉得你努力了,但也觉得你还有潜力可挖,下次一定更棒”;当老师觉得学生哪发面不足时,要多从学生之间的差异性引导,把“你看某某同学多棒”换成“胜负赢在终点线,关键是保持自信心”之类的,或许几句话就能改变孩子的人生。

  信心比黄金更贵重。对孩子信心的打击伤害,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家庭暴力,也是一种心理惩罚。


当他人从你分享的链接访问本页面时,每一个访问者的点击,你将获得[1金钱]的奖励,一个IP计算一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